[发明专利]茶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14612.2 | 申请日: | 200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281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31 |
发明(设计)人: | 王诗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峰绿珠采花毛尖茶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4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茶的工艺流程,特别是一种可以制成茶花的茶叶加工方法。
目前的市场上茶叶品种多种多样,一般都是将茶叶经过一定的加工流成后直接使用,茶叶的外形基本上都是单一的叶状,观赏性不强。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有良好的风味,且外形美观,观赏性强的茶叶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摊放:将选好的鲜叶摊放4-6小时;
杀青:将摊放好的茶叶在110℃±5℃炒3分钟后降温至70℃±5℃炒2-3分钟;
杀二青:杀青后的茶叶经揉捻后,放入温度为90℃的锅中,炒至茶叶无粘手感时,将锅温下降到70-80℃再炒7-9分钟;
穿花:将杀二青后的茶叶在其根部用连接线连成一体;
做形:将穿花完成的茶叶摆放成花状;
初烘:将做形后的茶花均匀地抖散摊薄在烘笼上,在60-90℃的温度下,烘干8-12分钟;
足烘:将初烘好的茶叶在50-55℃温度下,烘干90分钟即完成整个加工过程。
本发明杀青时最好将茶叶在110℃炒3分钟后降至70℃再炒2-3分钟。初烘的最佳温度为80℃。
本发明所提供的茶叶加工方法,在选叶、摊放、杀青、杀二青、初烘、足烘等生产流程中做了严格的控制,保证了茶叶良好的风味;将茶叶用连接线连成一体制成花的形状,使茶叶泡开后在杯中成为一朵花,提高了观赏性及附加值。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是:摊放:将选好的鲜叶摊放4-6小时;杀青:将摊放好的茶叶在110±5℃炒3分钟后降温至70±5℃炒2-3分钟;杀二青:杀青后的茶叶经揉捻后,放入温度为90℃的锅中,炒至茶叶无粘手感时,将锅温下降到70-80℃再炒7-9分钟;穿花:将杀二青后的茶叶在其根部用连接线连成一体;做形:将穿花完成的茶叶摆放成花状;初烘:将做形后的茶花均匀地抖散摊薄在烘笼上,在60-90℃的温度下,烘干8-12分钟;足烘:将初烘好的茶叶在50-55℃温度下,烘干90分钟即完成整个加工过程。
本发明的最佳方案时:摊放:将选好的鲜叶摊放4-6小时;杀青:将摊放好的茶叶在110℃炒3分钟后降温至70℃炒2-3分钟;杀二青:杀青后的茶叶经揉捻后,放入温度为90℃的锅中,炒至茶叶无粘手感时,将锅温下降到70-80℃再炒7-9分钟;穿花:将杀二青后的茶叶在其根部用连接线连成一体;做形:将穿花完成的茶叶摆放成花状;初烘:将做形后的茶花均匀地抖散摊薄在烘笼上,在80℃的温度下,烘干8-12分钟;足烘:将初烘好的茶叶在50-55℃温度下,烘干90分钟即完成整个加工过程。
本发明所提供的茶叶加工方法,在选鲜叶时一般选取要求是:在季节上,低山采摘谷雨到清明后五天,半高山(海拔800-1000米)采摘清明后10天以内,在采摘标准上要求,制茶在选取大毫茶的单芽,芽长2.5±0.1cm。
摊放对于茶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至关重要,本发明采取的4-6小时的适度摊放,消除了青涩味,使汤色较嫩,香气增高,改善滋味,且对干色,叶底无不利的影响。摊放使茶芽水分适当减少,杀青时叶汁也相对减少,对揉捻做形有利。
杀青时的投叶量、锅温及时间都茶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一般下锅投叶量为100克左右,以110℃±5℃杀青3分钟,降低至70℃±5℃杀青2-3分钟为好,最佳温度为110℃及70℃,在此温度下干茶香鲜嫩持久,味鲜爽,汤绿亮,叶底嫩亮,品质最佳。
穿花及做形时用连接线穿过每片茶叶的根部,使之连成一体,并摆放成花的造型,穿花的茶叶叶片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一朵茶花重约3.5克。连接线可采用消毒的棉线。
初烘,足烘是对茶叶的烘干过程,是对茶叶的香气,滋味,汤色和外形的进一步形成优化的过程。掌握适度高温初烘,有利于茶氨酸、谷氨酸的游离氨基酸物质的形成和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茶叶香气,改善茶汤滋味。
初烘时将茶花均匀地抖散薄摊在烘笼上,以芽叶尽量不重叠为原则,每1-2分钟翻一次,时间8-12分钟。初烘温度为60-90℃,最佳温度为80℃;足烘时每笼投叶量为初烘茶的2-3倍,温度为50-55℃,时间90分钟,足烘后的茶叶需经过选择后,去除过长、过短、过粗、过细以及杂色、断尖、片末后即可进行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峰绿珠采花毛尖茶叶有限公司,未经五峰绿珠采花毛尖茶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46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搭扣
- 下一篇:活性新鲜蜂王浆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