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头插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08164.0 | 申请日: | 200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323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0 | 分类号: | H01R13/00;H01R13/646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 |
地址: | 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 线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路线材的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RJ-45线材的接头插线装置。
利用网路系统传输数据已是十分普及之事,现今所要求的则为如何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而又能兼顾其传输品质,一般而言,实际的通信路径是由传输媒体、连接器等构成,传输媒体为双绞线(Twisted Pair),同轴电缆(CoaxialCable)、光纤(Optical Fiber),或微波之类。然而,上述通信路径多少均具有一些缺陷,使得信号质量随着网路系统频率的提高而恶化,如:
(1)近端跳频现象(NEXT,Near End Cross talk),当两传输频率相近的电缆线(Cables)互相感应到时,彼此会受到频率的干扰,而产生串音。
(2)阻抗(Impedance),传输媒体的阻抗必须与系统匹配才行。
(3)回路损失(Return Loss),由于传输系统的阻抗不连续,导致反射信号产生,而损耗功率。
(4)衰减(Attenuation),当信号由传输媒体通信时,会随着距离而导致信号强度、功率的衰减。
以未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为例,其由两条经过绝缘处理的铜线,以一定的旋绞方式扭绞所构成,是一种最简单的传输媒体(电脑线路就是使用此种传输媒体)。一般来说,一对双绞线(如同电脑线对)构成一个通信链路(但有的以两对双绞线构成一通信链路),以减少由两线间的电容耦合效应所导致的串音(Crosstalk)现象,并降低线路的阻抗。在各种未屏蔽双绞线中,RJ-45是常用的型号,其中包括8条信号线,并有专用的RJ-45接头。请参照图1A,其所绘示为现有技术中,连接至单排RJ-45接头100的RJ-45线材120的8条信号线的排列情形,此处所示为单排RJ-45接头100的俯视图。另外,图1A中以粗黑线来表示8条信号线,为便于观看起见,此处粗黑线的宽度比例小于信号线的真正宽度比例。请同时参照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单排RJ-45接头100的正视图,由于单排RJ-45接头100的信号线孔110排成一列,所以8条信号线也须排成一列。
如图1A所示,RJ-45网线120的8条信号线两两缠绕,共分为四组,其中同一通信链路的第1与第2信号线交缠、同一通信链路的第4与第5信号线交缠、同一通信链路的第7与第8信号线交缠,而第3与第6信号线交缠,并以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插入RJ-45接头100。此处虚线所圈出的区域表示RJ-45的8条信号线插入单排RJ-45接头100后,位于RJ-45接头100内的部分。在这四对双绞线中,第3信号线与第6信号线原本即不与其他信号线互相干扰,仅为处理方便而交缠起来。
如图1A中虚线圈出部分所示,虽然在连接至RJ-45接头100之前,RJ-45网线120的信号线都为可降低干扰的双绞线,但因穿入RJ-45接头100的信号线孔110时,8条信号线必须排成一行,所以在RJ-45接头100的后端,并不易使信号线互相交缠。因此,当双绞线所传输信号的频率增加时,各信号线间的干扰即无法有效抑制,而造成信号传输的品质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帮助信号线在接头中缠绕的辅助装置,以增进网路信号的传输品质,并解决现有技术中信号线连接时所遇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RJ-45接头插线装置,该RJ-45接头插线装置插入于一单排RJ-45接头中,其中该单排RJ-45接头具有8个信号线孔,适于使8条信号线穿过该RJ-45接头插线装置而穿入该单排RJ-45接头的各信号线孔中,该RJ-45接头插线装置中具有横向排列的8条中空管道贯通该RJ-45接头插线装置的两端,以使该各信号线能够分别通过各中空管道,其中该各中空管道在该RJ-45接头插线装置两端的开口均排成一直线,且位于该RJ-45接头插线装置一侧的第一对中空管道彼此交错,位于该RJ-45接头插线装置另一侧的第二对中空管道彼此交错,位于该RJ-45接头插线装置中央的第三对中空管道彼此交错,其余两条未交错的各中空管道位于三对交错的各中空管道之间,其中每一对交错的中空管道在一端的开口排列顺序与在另一端的开口排列顺序互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8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冰箱高效除味卡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输油管线泄漏报警及漏点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