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07084.3 | 申请日: | 200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271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1 |
发明(设计)人: | 高须贺祥一;井岛新一;中西秀行;吉川昭男;中西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135 | 分类号: | G11B7/135;G02B27/4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宗杰,叶恺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光学装置。
首先,用图13至图16说明现有的光学装置的结构及工作情况。
图13是表示现有的光学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图,在图13中,在作为发光元件的半导体激光元件1发出的光的光轴上,从半导体激光元件1一侧开始依次配置着生成三条光束用的绕射光栅2、作为光偏振装置的全息光学元件3、作为聚光装置的准直透镜4及作为聚光装置的物镜5。
信息记录媒体6配置在物镜5的聚焦面上。另外,在半导体激光元件1的两侧形成受光元件群7,该受光元件群7具有接受由全息光学元件3产生的偏向光用的多个受光元件。
另外,如图14所示,在绕射光栅2上形成有一定间距的平行于X轴的光栅。另外,在全息光学元件3上形成具有透镜作用的绕射光栅(图中未示出)。
其次,说明从半导体激光元件1射出的光的传播情况。在图13中,从半导体激光元件1射出的光透过绕射光栅2时,被绕射光栅2沿Y轴方向绕射,分成+1次绕射光、-1次绕射光、以及0次绕射光这样三条光束。另外,+1次绕射光及-1次绕射光沿着Y轴方向即沿着图13中垂直于图纸的方向绕射,所以在图中不能与0次绕射光区别开来表示。0次绕射光被称为主光束,用于获得在信息记录媒体6上记录的信号、以及光学装置和信息记录媒体6的焦点误差信号,±1次绕射光被称为子光束,用于获得跟踪误差信号。这三条光束通过全息光学元件3后入射到准直透镜4上。由准直透镜4形成的平行光被物镜5聚焦在信息记录媒体6上,再被反射到物镜5一侧。
在信息记录媒体6上反射的光沿相反的路径传播,依次分别再射入物镜5、准直透镜4、全息光学元件3。再次入射到全息光学元件3中的光朝向X轴方向偏转并入射到受光元件群7上。由接受主光束及子光束、并与受光元件群7连接的运算元件(图中未示出)分别算出信息记录媒体6上记录的信号、焦点误差信号、以及跟踪误差信号。
另外,在图14中,在区域11中,0次绕射光入射到准直透镜4中,在区域12中,+1次绕射光入射到准直透镜4中,在区域13中,-1次绕射光入射到准直透镜4中。
在现有的光学装置中,通过调节绕射光栅2的光栅深度,能适当地设定绕射效率。所谓绕射光栅深度是指绕射光栅的空间调制程度而言,例如在折射率型绕射光栅的情况下,是指折射率的空间调制的大小。
图15是表示绕射光栅2的绕射光栅深度和0次绕射光的绕射效率的关系曲线(线X)、以及绕射光栅2的绕射光栅深度和±1次绕射光的绕射效率的关系曲线(线Y)。由图15可知,如果使±1次绕射光的绕射效率增大,则与此相反,0次绕射光的绕射效率下降。从能量守恒法则来看,这是必然的。
因此,要使主光束及子光束两者的光量都增加,则不能同时提高两者的S/N比。
另外,在现有的光学装置中存在这样的缺点:由于信息记录媒体6上的记录道方向的倾斜,根据信息记录媒体6上的子光束光点,对信号进行差动运算获得的跟踪误差信号发生偏移。该偏移是由于在半导体激光元件1的端面或绕射光栅2或全息光学元件3或信息记录媒体6等之间产生的多次反射引起的。
用图16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机理之一例。图16(a)、图16(b)中的X轴、Y轴、Z轴的方向分别与图13中的X轴、Y轴、Z轴的方向对应。为了使附图简化,除了半导体激光元件1、绕射光栅2、信息记录媒体6以外,图中未示出其他构成要素。信息记录媒体6的记录面相对于用虚线表示的水平面绕X轴倾斜角度δ。在图16中,点A及点B表示照射在信息记录媒体6上的激光光点,点C表示激光的出射点,点D表示半导体激光器1的端面上的来自信息记录媒体6的返回光的光点。
如图16(a)所示,从半导体激光器1的出射点C射出的光在信息记录媒体6上的光点B处反射,被绕射光栅2绕射后返回到半导体激光器1的端面上的光点D处。在这里被反射后,再次绕射了绕射光栅2的光到达信息记录媒体6上的光点A处(光路1:C→B→D→A)。被这样多次反射的光到达图中未示出的受光元件群7上。其结果,与通过原来的光路到达受光元件群7的光之间由于光程差而产生相位差,两者互相干涉。
另外,如图16(b)所示,从半导体激光器1的出射点C射出的光在信息记录媒体6上的光点A处反射,绕射了绕射光栅2后返回到半导体激光器1的端面上的光点D处。在这里被反射后,再次绕射了绕射光栅2的光到达信息记录媒体6上的光点A处(光路2:C→A→D→A)。这时也一样,被这样多次反射的光到达图中未示出的受光元件群7上。其结果,与通过原来的光路到达受光元件群7的光之间由于光程差而产生相位差,两者互相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70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存储卡中的安全装置
- 下一篇:圆形极化的微波的发送和接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