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计算机勾兑中成药主要成分保证其含量恒定一致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0102512.0 申请日: 2000-02-16
公开(公告)号: CN1308945A 公开(公告)日: 2001-08-22
发明(设计)人: 梁颖然 申请(专利权)人: 梁颖然
主分类号: A61K35/78 分类号: A61K35/78;A61J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00080 上海市***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计 勾兑 中成药 主要成分 保证 含量 恒定 一致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用计算机勾兑中成药主要成分保证其含量恒定一致的方法。

中成药是一大类大部分以中药复方为配伍基础,少数以单味中药为基础经加工而成的商品药。具有疗效确切,剂型齐全,使用方便的优点。一批名优产品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常见多发疾病的杰出疗效是西药难以比拟的,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特别是在治疗癌症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方面中药更日益显现出巨大的潜在优势。然而中药配方以中医的辩证施治理论为设计依据,疗效具有整体协同、多靶作用,断根治本的特征,加之由于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中成药中有效成分确定是相当困难的。另一方面,由于中药以天然植物为主要原料,原料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受到时令、节气、雨水、地力等诸多变化因素的影响,使得按照传统工艺制备的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不可能像西药一样具有恒定的量化值。以致只能用“每片相当于生药若干克”,“每ml相当于生药若干克”这样不科学的语言来表述中成药的质量指标。今天科学技术已能在分子水平上来描述药物的药理、毒理及代谢过程,而作为治疗疾病物质基础的中成药有效成分及含量仍处在说不清楚和无法量化的状态,无怪乎中国的不少名优中成药虽然具有确切神奇的疗效也难以走出国门被世界认可,更难以融入西方国家的主流医药市场。

显然,开发一种有助于中成药主要成分的筛选确定,并能使商品中成药的主要成分含量保持恒定一致从而能建立科学量化的质控标准的方法,对于提升中成药的国际地位使之能融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成药有效成分之所以难确定,原因在于体系中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太多,当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疗效无关的所谓无用成分。另一方面,在混合抽提过程中一些有药效的组分会发生互相复合、成盐、手性改变等变化,例如甘草中的甘草酸能与某些中药中的生物碱成盐从而减缓生物碱剧烈的生理作用等等。这就更增加了研究的困难。所以应该有一种崭新的方法来研究这类复杂的混合物体系。本发明根据国内有些单位开展的,以单味生药分别单煎抽提后混合成药替代多味药混煎抽提成药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所取得的良好结果及绝大部分常用单味生药所含化学成分都被详细分离鉴别研究过的事实,提出以各单味药中主要特征成分(比如丹参中的甘参酮类的最有效单体及儿茶醛、酚,又如川芎中的川芎嗪、阿魏酸等等)和可以预见或已知的彼此间会发生复合、络合、成盐、改变手性的一批所谓反应性的特征成分组合起来,连同含量一起加以圈定拟作为某种中成药的特征性主要成分。只要这种选择建立在合理、充分的基础上,像中成药混合抽提液这样的复杂成分体系的药效特征就能被框定下来,这和所有难以精确描述(事实上也没有必要)的体系一样只要对各种特征参数取样足够合理,就能将复杂体系的本质特征框定下来,例如只要对面部五官的特征取样足够合理就能在几乎无一重复的亿万人群中将某人的面容框定下来。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将某一疗效肯定的中成药成分分散到溶剂中(一般是水),通过超滤将淀粉、多糖、鞣质等生物大分子截留。通过部分则为分子量小于1000的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这一部分,通过高效薄层层析色谱将成分充分分离展开。由于不存在一种通用的展开条件和显色条件,可以同时进行多重条件的展开,利用薄层扫描仪进行含量测定。近年来研究表明中药中的微量元素与中医理论中的“证”有关联,对疗效有贡献,故需对所有相关的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中成药中的生物大分子若对疗效有贡献则利用大分子凝胶层析作含量分析,若确定无药效则舍去。将上述测定数据输入主控计算机贮存作为该中成药的“全息信息库”在此“全息信息库”中除微量元素为具体含量值外其他数据均为未经标定的吸收曲线。从“全息信息库”中圈定所谓的特征性主要成分若干个,并标定其含量作为含量指标,并确定各成分含量合理的波动幅度。将由N个圈定成分相应含量值及其波动幅度组成一个“信息子库”。利用下面将要叙述的本发明的能使被圈定成分含量在中成药混合抽提过程中每批均保持在规定幅度内的方法制备若干批次的成品与传统方法制得的成品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试验。若两者无差异,可逐一松驰对圈定成分的控制进行疗效比较试验,直至出现差异则剩下部分则为最终敲定的含量必须控制的主要成分。若一开始两者疗效就有差异,则可根据差异依靠相关的中医药理论逐步扩大圈定范围直至两者疗效相同为止从而确定最终含量必须控制的主要成分。如果某中成药事前能够确定主要成分及其质控含量则上述基础工作就不必要做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颖然,未经梁颖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2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