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生物有机矿质肥料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00450.6 | 申请日: | 2000-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262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杜士强;杜士伟;秦智伟;张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密山市杜氏现代肥料有限公司;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1/08 | 分类号: | C05F11/08;C12N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观韬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5830***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生物 有机 矿质肥料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复合肥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生物有机矿质复合肥及其生产方法。
肥料是粮食增产、稳产的重要保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当今世界上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占50%。全国化肥试验网的资料表明,我国氮、磷、钾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平均为40.8%。可见,化肥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措施,目前世界各国农业生产上使用的肥料主要是化肥。
到“八五”末期,我国化肥生产量已达2556.2万吨(以纯养分计算),其中氮肥(N)1859.4万吨、磷肥(P2O5)670.5万吨、钾肥(K2O)26.3万吨,但1995年仍进口化肥1080万吨,耗外汇37.4亿美元。根据1996年农业部的资料统计,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南方发达地区,化肥平均亩施用量达到50.2公斤,而在甘肃、黑龙江、内蒙等边远地区化肥平均亩施用量仅为8.4公斤。由此可见,化肥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上使用肥料的主体。然而由于多年施用大量化肥,加上施用量与施用方法的不合理,目前在某些地区化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趋明显,给人类健康和工农业供水及水产养殖已造成威胁。主要表现在:(1)化肥已成为水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2)化肥已经导致某些地区的饮用水硝态氮浓度超标;(3)施肥不合理,已经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硝酸盐含量过高直接影响了蔬菜的品质及一些农产品的出口。另外在化肥利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化肥利用率低,氮肥利用率不超过50-60%,最低只有20%,磷肥的利用率一般为10-30%,钾为20-60%;二是化肥使用结构配比不合理,根据大量试验统计,平均亩产400公斤的禾谷类作物一季产量需从土壤中带出氮(N)6.7-11.3公斤,磷(P2O5)3.5-5.0公斤,钾(K2O)8.0-11.7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1∶0.45∶1,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实际施用的氮、磷、钾比例为1∶0.45∶0.169,由于严重缺钾,限制了作物对氮、磷的吸收;三是肥料生产不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目前适合于我国作物生长适宜的氮、磷、钾比例大体为1∶0.40-0.45∶0.25-0.30,而我国生产的氮、磷、钾公比例则为1∶0.3-0.4∶0.1-0.16。氮与磷的比例渐趋合理,但钾素仍然不足;四是化肥已不适合于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需求。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耕地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以及不合理的施肥,导致土壤压力过重,结构破坏,地力下降,盐渍化渐重。尤其多年不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有益微生物减少,活性减弱。化肥污染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环境恶化,农作物抗病性减弱,病虫害加剧,品质下降。为了解决单一施用化肥而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生物肥料。目前,国内外研制开发投放市场的农业生物肥料大体可分为5类:一类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刺激作用的生长激素类;第二类是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而释放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微生物肥料类,但这类产品能加速土壤有机质矿化,长期施用,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地力下降;第三类是固氮类,但到目前为止,这类生物制剂的固氮效果只对豆料植物有实际意义;第四类是利用生物反应释放矿物固定营养元素的生物制剂,这类肥料可以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磷、钾及其它一些微量元素,但长期定点施用会使土壤的矿质营养元素消耗殆尽;第五类是微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在一起的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这类肥料往往因盐分含量过高,渗透压大,使得微生物难以存活而失去生物的活性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肥料的不足,提出一种复合生物有机矿质肥料及其生产方法,利用微生物、有机质及矿物质之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反应,生产出高效无污染肥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复合生物有机矿质颗粒肥料的生产方法,包括菌液的制备,吸附剂和营养料的制备;将固氮菌液、溶磷菌液、解钾菌液、促生抑病菌液各取本原料重量的2.5%混合,与优质草炭600-800kg、豆饼粉50-100kg、玉米粉50-100kg、骨粉10-20kg、沸石粉100-200kg、钾矿石粉150-200kg、磷矿石粉150-200kg的比例混拌均匀;在含水30%、料温25-30℃、空气湿度85-90%的条件下,双层保温敞开发酵72-120小时;然后挤压造粒,在80℃以下气流滚园烘干而制成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密山市杜氏现代肥料有限公司;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未经密山市杜氏现代肥料有限公司;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04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控金融股票传呼机
- 下一篇:合金与复合材料的固液混合铸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