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398781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红外宽波段目标仿真光学系统-CN201310519728.0有效
  • 张树青;王敬洋;王治乐;谭双龙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13-10-29 - 2014-01-22 - G02B27/00
  • 红外宽波段目标仿真光学系统,涉及一种适用于测试红外短波和中波成像系统的动态目标识别与跟踪能力的红外目标仿真光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红外景象生成器(100)、目标光学系统(200)、耦合镜(300)以及主投影光学系统(400)四部分,红外景象生成器(100)发出的红外辐射经目标光学系统(200)准直后进入耦合镜(300),再经主投影光学系统(400)扩束后成像到无限远,与被测光学系统进行匹配。本发明红外仿真光学系统的工作波段为2.2~4.8µm,视场为±4°及出瞳距为200mm计,调制传递函数在20lp/mm时大于0.6,接近衍射极限,可作为测试红外光学系统的目标模拟器而广泛应用。
  • 红外波段目标仿真光学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红外可见光共孔径成像光学系统-CN201710545935.1有效
  • 田雪;王庆丰;李娟;杨云萍 -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 2017-07-06 - 2021-06-15 - G01J5/1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可见光共孔径成像光学系统,包括:光学头罩(1)、主反射镜(2)、次反射镜(3)、红外透镜组(4)和红外探测器像面(5),还包括:双胶合透镜(6)、折转反射镜A(7)、折转反射镜B(8红外可见光共孔径成像光学系统中,红外成像光学系统和可见光成像光学系统分别工作,成像在各自的探测器像面上;红外成像光学系统工作时,光阑位于主反射镜(2)上,主反射镜(2)口径为红外系统的入瞳大小;可见光成像光学系统工作时,光阑位于双胶合透镜(6)上,双胶合透镜(6)口径为可见光系统的入瞳大小。
  • 一种红外可见光孔径成像光学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光电吊舱的光学系统-CN202110883591.1有效
  • 代剑峰;姜明;侯欣华 - 北京中星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2021-08-03 - 2021-11-09 - G02B27/00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电吊舱的光学系统,包括:折射窗系统、RC系统、分光系统、可见光成像光学系统以及红外成像光学系统;折射窗系统,采用两块透明窗组成的拼接窗口;RC系统包括主镜和次镜,RC系统光学参数通过像差理论确定;分光系统,用于反射所述RC系统出射的可见光进入所述可见光成像光学系统,透射所述RC系统出射的红外光进入所述红外成像光学系统;可见光成像光学系统通过透镜组校正所述分光系统产生的色差μ,调节透镜组中各个透镜的参数从而消除色差;红外成像光学系统具有调节透镜组、反射镜以及聚焦透镜组,计算各个透镜面的冷像等效温差,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调节透镜组焦距进行调节从而减弱冷反射现象。
  • 一种光电光学系统
  • [发明专利]红外光学系统-CN201310010463.1有效
  • 丛海佳;陈刚义;孙永雪;张爱红;陈守谦;范志刚;胡海力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13-01-11 - 2013-04-24 - G02B27/00
  • 一种红外光学系统,涉及一种应用于红外/激光双模制导中的红外成像制导光学系统。本发明的红外光学系统从物面到像面依次同轴设置有整流罩(1)、第一透镜组(2)、棱镜(3)、第二透镜组(4)和红外成像探测器(5),采用折射二次成像的结构形式达到了大视场的要求,同时实现了100%的冷光阑效率,中间像面处设置有视场光阑,可以很好的抑制杂散光,且该系统适用于小像元探测器,提高了系统成像分辨率。本发明红外成像光学系统通过引入非球面和二元光学技术,有效提高了系统成像质量,简化了系统的结构。本发明的红外光学系统具有大视场、高分辨率、高精度的优点。
  • 红外光学系统
  • [发明专利]小空间高集成度红外共孔径光学系统测试装置及方法-CN202111179708.4在审
  • 孙峥 -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 2021-10-11 - 2022-01-11 - G01M11/02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空间高集成度红外共孔径光学系统测试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平行光管、固定模块、经纬仪、红外成像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平行光管用于提供红外平行光,且配有靶标;固定模块用于设置待测试的光学系统;经纬仪用于校准平行光管与光学系统同轴;红外成像模块用于在光学系统光学焦面位置处采集靶标的红外图像;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红外成像模块采集的红外图像、靶标的尺寸以及平行光管的焦距,计算光学系统的焦距。本发明在使用尽可能少且基础的仪器设备条件下,较高精度地完成光学指标的测试。
  • 空间集成度红外孔径光学系统测试装置方法
  • [发明专利]光学系统、接收模组及电子设备-CN202010372359.7在审
  • 黄怀毅;冯坤亮;李宗政 - 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2020-05-06 - 2020-08-28 - G02B13/0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接收模组以及电子设备。所述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透镜;以及红外带通滤光片,所述红外带通滤光片能够滤除可见光波段并透过红外波段,所述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红外带通滤光片的物侧面相贴合。并且,所述透镜的物侧面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入光面,所述红外带通滤光片的像侧面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出光面,光线从所述透镜的物侧面进入所述光学系统中,然后从所述红外带通滤光片的像侧面射出,并于所述光学系统成像成像上述光学系统,仅设置有一片透镜以及一红外带通滤光片,使光学系统的尺寸较小,因而运用于电子设备中时,能够满足电子设备小型化设计的需要。
  • 光学系统接收模组电子设备
  • [发明专利]一种双光融合光学系统-CN201711189797.4有效
  • 吴耀;洪普;杨建强;李勇;熊涛;陈驰 - 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2017-11-24 - 2019-03-08 - G02B23/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光融合光学系统,包括微光光学系统和长波红外光学系统,两者均设有调焦组,沿光轴前后移动补偿温度及近距离成像光学系统像面的漂移;所述的微光光学系统由微光物镜一、微光物镜二、微光胶合物镜一、微光胶合物镜二、微光物镜三和微光物镜四组成;所述的长波红外光学系统红外物镜一、红外物镜二和红外物镜三组成,长波红外光学系统的光阑位于红外物镜一前表面,红外通道调焦组由红外物镜二和红外物镜三组成。本发明微光光学系统使用常规可见光材料,长波红外光学系统使用常规锗单晶材料,进行非球面设计,提高了光学系统的像质,缩短了长度。
  • 一种融合光学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非制冷型双波段全景凝视成像光学系统-CN201811471580.7有效
  • 彭章贤;莫时骏;熊涛;吴耀 - 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2018-12-04 - 2020-10-16 - G02B13/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制冷型双波段全景凝视成像光学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由主反射镜、次反射镜、非制冷型长波红外中继透镜组及可见光中继透镜组组成,通过选择长波红外中继透镜组与反射镜系统同光轴构成长波红外全景凝视成像光学系统,通过选择可见光中继透镜组与反射镜系统同光轴构成可见光全景凝视成像光学系统;非制冷型红外长波全景凝视成像光学系统与可见光全景凝视成像光学系统共用主、次反射镜,长波红外系统与可见光系统分时工作,通过切换长波中继透镜组和可见光中继透镜组及探测器组件,实现长波红外和可见光全景凝视成像。长波红外中继透镜组、可见光中继透镜组作为调焦部件,补偿温度变化造成的长波红外全景凝视成像系统的像质退化。
  • 一种制冷波段全景凝视成像光学系统
  • [发明专利]双视场扫描红外光学系统-CN202011416629.6在审
  • 彭晴晴;王希;杜晓宇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 2020-12-07 - 2021-03-26 - G02B13/00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视场扫描红外光学系统,包括沿光线的传播方向依次设置的:望远组件、扫描镜组件、成像透镜组件和红外探测器组件,望远组件包括位置可调节的视场镜组;当调整视场镜组至双视场扫描红外光学系统内的光线传播路径上时,双视场扫描红外光学系统处于大视场扫描模式;当调整视场镜组移出双视场扫描红外光学系统内的光线传播路径时,双视场扫描红外光学系统处于小视场扫描模式。根据本发明的双视场扫描红外光学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对各模块分组件单独进行测试,测试装配便捷。而且,提高了小视场的透过率,增加了对远距离目标观测时系统接收到的能量,使双视场扫描红外光学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应用前景广泛。
  • 视场扫描红外光学系统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