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690768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电子笔记本-CN200580004008.4有效
  • 服部康弘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2005-02-02 - 2007-02-14 - G02F1/167
  • 电子笔记本包括:外壳;设置在该外壳中的片状显示介质,该片状显示介质包含带电粒子,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二电极。通过改变在显示介质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电子笔记本采取布置状态或作为除了布置状态之外的状态的非布置状态,在布置状态下,显示介质介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从而显示介质的第一表面与第一电极对置,并且显示介质的第二表面与第二电极对置。
  • 电子笔记本
  • [发明专利]电极干燥方法-CN201780043438.X有效
  • 郑熙锡;李明基;宋周容;安智熙 - 株式会社LG化学
  • 2017-11-06 - 2022-07-01 - H01M4/139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干燥方法,用于在堆叠有多个电极状态下干燥所述多个电极,所述电极干燥方法包括:在所述电极之间插置吸湿膜;和在所述吸湿膜插置在所述电极之间的状态下干燥所述电极,其中所述吸湿膜面对所述电极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不平坦的结构;或者一种电极干燥方法,用于在卷绕电极片的状态下干燥所述电极片,所述电极干燥方法包括:用吸湿膜卷绕所述电极片;和在吸湿膜插置在所述电极片的重叠部分之间的状态下干燥所述电极片,其中所述吸湿膜与所述电极片相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不平坦的结构
  • 电极干燥方法
  • [发明专利]植入式电极-CN202310714412.0在审
  • 高小榕;孙艺珂;沈安若 - 清华大学
  • 2023-06-16 - 2023-08-04 - A61B5/293
  • 本申请涉及一种植入式电极,形变基体具有扩张状态和收缩状态,形变基体在扩张状态下的空间体积大于形变基体在收缩状态下的空间体积,控制组件与形变基体连接,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形变基体在扩张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转换状态电极组件设置在形变基体的基体外表面。上述植入式电极中,形变基体能够发生扩张和收缩,当处于收缩状态的形变基体携带电极组件成功地植入到大脑的内部,可以继续控制形变基体从收缩状态转变为扩张状态,位于形变基体的基体外表面电极组件也会随着形变基体的基体外表面的扩张而向外部四周扩张,填充大脑中植入的体内空间,利用基体外表面的扩张使得电极组件能够贴近大脑植入空间中的神经组织,与神经组织形成信号连接。
  • 植入电极
  • [发明专利]电子装置-CN202111365337.9有效
  • 张安邦 - 英诺赛科(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 2020-07-08 - 2023-07-04 - H01L29/778
  • 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源极电极、漏极电极、栅极电极表面状态补偿层以及介电层。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安置在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上,且具有的带隙比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的带隙更大。源极电极、漏极电极以及栅极电极安置在所述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上。表面状态补偿层直接安置在所述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上。介电层安置在表面状态补偿层上,并与表面状态补偿层接触,其中介电层与表面状态补偿层相比,介电层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
  • 电子装置
  • [发明专利]表面电极-CN202180067048.2在审
  • 马里乌什·吉尔盖莱维奇;帕维尔·普罗科普奇克;亚当·扬基维奇;克日什托夫·马莱耶 - 神经设备组股份公司
  • 2021-09-28 - 2023-06-23 - A61N1/04
  • 一种用于在皮肤上使用的表面电极,该表面电极包括可连接到电压和/或电流源的电极单元(10)。每个电极单元(10)包括具有正面(12a)和背面(12b)的衬底(12),以及设置在衬底(12)的正面(12a)上的构成电极(11、11.1、11.2),这些构成电极彼此间隔开使得在构成电极(11、11.1、11.2)之间形成自由空间体积(111),每个构成电极(11、11.1、11.2)具有与衬底(12)连接的基端(11b)、被配置为用于接触皮肤的末端(11a)以及在基端(11b)与末端(11a)之间的中间部分(11c);构成电极(11、11.1、11.2)被设计成使得在单个构成电极(11、11.1、11.2)内,末端(11a、11.1a、11.2a)的厚度(T)大于中间部分(11c)的厚度(t)。
  • 表面电极
  • [发明专利]基于降阶电化学模型的电池荷电状态估计-CN201710135787.6有效
  • 李泰京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2017-03-08 - 2021-09-03 - G01R31/378
  • 本发明涉及基于降阶电化学模型的电池荷电状态估计。一种车辆可包括具有正电极和负电极的电池。所述车辆还可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荷电状态对电池充电和放电,所述荷电状态是基于电极中的一个的有效表面锂离子浓度以及从电极中的所述一个的中心到表面锂离子浓度分布曲线得到的电极中的另一个的有效表面锂离子浓度电极中的所述另一个的有效表面锂离子浓度可经由将电极中的所述一个的中心到表面锂离子浓度分布曲线映射到电极中的所述另一个的有效表面锂离子浓度的关系被得到。
  • 基于电化学模型电池状态估计
  • [发明专利]相变装置-CN202180039237.9在审
  • 李宁;D·K·萨达纳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2021-06-10 - 2023-02-03 - H10B63/10
  • 第一半导体层由第一半导体材料制成并具有第一半导体厚度、第一界面表面和第一电极表面。第一界面表面和第一电极表面在第一半导体层的相对侧上。第一半导体材料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第一条件下在第一非晶状态和第一结晶状态之间转变。第二半导体层由第二半导体材料制成,并具有第二半导体厚度、第二界面表面和第二电极表面。第二界面表面和第二电极表面在第二半导体层的相对侧上。第一界面表面和第二界面表面在界面处彼此电接触、物理接触和化学接触。第二半导体材料可在一个或多个第二条件下在第二非晶状态和第二结晶状态之间转变。与第一半导体层的第一电极表面物理接触和电接触的第一电极和与第二半导体层的第二电极表面物理接触和电接触的第二电极。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是不同的。因此,第一半导体材料和第二半导体材料可以处于不同的非晶状态和/或结晶状态。层可以具有分裂的非晶状态/结晶状态。通过控制层如何分裂,PCD可处于不同电阻状态
  • 相变装置
  • [发明专利]电路零件-CN201210418961.5有效
  • 佐藤和也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2012-10-26 - 2017-12-05 - H05K1/18
  • 本发明的电路零件是利用含有导电粒子的导电性粘接剂将IC芯片连接于基板形成的电路零件,在IC芯片的安装面上,设置凸出电极与除了设置凸出电极的部分外的非电极面。在基板表面与非电极面之间,各导电粒子以接触基板的表面及非电极面双方接触的第1状态配置。在基板表面与凸出电极之间以比第1状态扁平的第2状态陷入凸出电极地配置各导电粒子。
  • 电路零件
  • [实用新型]电路零件-CN201220557424.4有效
  • 佐藤和也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2012-10-26 - 2013-08-14 - H01L23/482
  •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零件是利用含有导电粒子的导电性粘接剂将IC芯片连接于基板形成的电路零件,在IC芯片的安装面上,设置凸出电极与除了设置凸出电极的部分外的非电极面。在基板表面与非电极面之间,各导电粒子以接触基板的表面及非电极面双方接触的第1状态配置。在基板表面与凸出电极之间以比第1状态扁平的第2状态陷入凸出电极地配置各导电粒子。
  • 电路零件
  • [实用新型]具有接触式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CN202020775346.X有效
  • 麦广树 - 麦广树
  • 2020-05-11 - 2020-10-02 - H04M1/02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量小、使用方便的具有接触式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包括外壳、屏幕、中央处理器、无线信号接收模块、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可充电电池和充电管理模块;在外壳上设有可伸缩并且分别与充电座上的正、负输出电极相配的正、负充电电极,正、负充电电极的伸缩状态受控制机构控制,定义正、负充电电极回缩到相对于外壳的最内位置时为第一状态,定义正、负充电电极伸出到相对于外壳的最外位置时为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正、负充电电极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外表面构成流线型的表面,正、负充电电极从第一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时的位移量不小于手机套的厚度,正、负充电电极分别与充电管理模块电连接。
  • 具有接触无线充电功能手机
  • [发明专利]交错振动式电场传感器-CN200510011895.X有效
  • 夏善红;龚超;陶虎;白强;陈绍凤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2005-06-09 - 2006-12-13 - G01R29/12
  • 本发明是一种交错振动式微型电场传感器,包括基底1,感应电极2,屏蔽电极3,驱动结构4,外壳5。感应电极2和屏蔽电极3边缘有处于交错状态的梳齿。当屏蔽电极3表面凸出于感应电极2的表面时,感应电极2表面感应电荷较多;当屏蔽电极3表面下凹于感应电极2的表面时,感应电极表面感应电荷较少。在驱动结构4上施加驱动电压时,感应电极2和屏蔽电极3的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输出感应电流。测量这个电流的大小可以测量电场强度。这种振动方式使本发明传感器具有感应信号大、工作状态稳定的特点。
  • 交错振动电场传感器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