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458981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城市轨道交通混合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最优潮流建模方法-CN202211392109.5有效
  • 魏应冬;李笑倩;张建;陆超;李占赫 - 清华大学
  • 2022-11-08 - 2023-03-24 - G06F30/20
  • 本发明公开了城市轨道交通混合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最优潮流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混合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最优潮流模型并确定决策变量;计算混合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与决策变量有关的中间变量;确定混合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最优潮流模型的优化目标;基于节点注入模型建立混合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最优潮流模型的约束,并基于内点法求解混合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最优潮流模型。本发明建立混合系统最优潮流分析模型,在含有传统直流以及柔性直流的混合系统中,对传统直流牵引所以及柔直牵引所进行分别建模,充分考虑两类牵引所的运行特性差异,基于混合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最优潮流模型对系统特性进行综合优化,实现混合系统的协调供电。
  • 城市轨道交通混合式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最优潮流建模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混合主副簧试验装置-CN202210814094.0在审
  • 王亚荣;王海庆;陈卫锋;何云江;刘安全;高苗 - 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 2022-07-11 - 2022-10-14 - G01M17/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主副簧试验装置,涉及汽车悬架试验技术领域,包括两个且间隔设置的下支座滑动块,与下支座一一对应并可滑动的设置在下支座上;混合主副簧中的主簧横跨两个下支座且主簧两端的卷耳与滑动块铰接相连;承块,与下支座一一对应并与下支座固定;混合主副簧中的副簧横跨两个下支座且副簧的两端分别位于承块的正上方;和作动器,位于混合主副簧中间部位的正上方且通过铰接座与混合主副簧铰接;作动器对混合主副簧垂向往复施力以实现对混合主副簧的性能测试混合主副簧台架试验装置,可以获得钢板弹簧主簧刚度、复合材料副簧接触支架前后的刚度变化以及混合主副簧刚度,以验证设计刚度,预测悬架平顺性。
  • 一种混合式主副簧试验装置
  • [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混合换热器的新型凝水系统-CN201420476174.0有效
  • 黄海明 - 青岛新源联合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 2014-08-22 - 2015-01-28 - F22D11/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混合换热器的新型凝水系统,包括一个混合换热器和凝汽器,混合换热器的上部设有一个或多个与凝汽器热井相连通的管道I,且管道I与设置于混合换热器内部的喷嘴相连通,混合换热器中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收集气体的管道II,混合换热器的底部设有一个用于冷凝水回收的且与凝汽器热井相连通的管道III,混合换热器顶部设有一个与凝汽器佛的进气室相连通的管道IV。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凝水系统的结构布局,通过该混合换热器收集各部分蒸汽,经过汽水混合后通过管道引入热井中,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尤其在排气量较大时可以提高其冷凝回收效率、避免收集的气体直接排入凝汽器进气室内对换热面积造成影响
  • 一种具备混合式换热器新型水系
  • [发明专利]一种混合惯导系统自标定方法-CN201610591976.X有效
  • 李魁;高鹏宇;王玮;王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16-07-25 - 2019-10-11 - G01C25/0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惯导系统的自标定方法,其步骤为:选取混合惯导系统的误差变量与导航误差方程并设计旋转策略,然后将混合惯导系统通电预热,在完成粗对准后按预定策略控制框架旋转同时开始导航,记录导航误差,将速度误差与位置误差作为量测,通过卡尔曼滤波对混合惯导的误差参数进行最优估计,从而实现了混合惯导的误差自标定。本发明提出了混合惯导系统自标定旋转策略的设计原则,确保全部误差参数均能得到标定,从而实现在了不拆机的情况下对陀螺漂移、加计零偏、刻度系数误差、安装偏角等误差参数的自标定,标定精度完全能满足系统要求,经过自标定后混合惯导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 一种混合式系统标定方法
  • [发明专利]活性材料球极层结构-CN201910716537.0有效
  • 杨思枬 - 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辉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2019-08-05 - 2022-08-05 - H01M10/056
  • 本发明教导一种活性材料球极层结构,其主要包含数个由活性材料颗粒所组成的活性材料球、位于活性材料球内部的第一混合电解质与位于活性材料球外部的第二混合电解质。上述的第一混合电解质主要是由具有较大变形量的电解质所组成,第二混合电解质主要是由较小变形量的电解质所组成。本发明利用第一混合电解质来有效控制活性材料球内活性材料颗粒的位置以及减少其所衍生的问题,再配合第一混合电解质与第二混合电解质于活性材料球内外不同的设置,来于降低电荷转移电阻,同时亦可提供活性材料球体积扩张的阻力
  • 活性材料球极层结构
  • [实用新型]再生资源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备-CN201420034794.9有效
  • 杨成群 - 杨成群
  • 2014-01-20 - 2014-07-09 - B01D36/04
  • 再生资源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备,包括间歇式沉淀池、混合水槽、清水池和循环水泵,所述间歇式沉淀池、混合水槽、清水池和循环水泵依次顺序连接,所述间歇式沉淀池与清水池之间由混合水槽连接,所述混合水槽上设置有闸门和过滤网,所述混合水槽为长且宽曲状水槽,所述过滤网为多个。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间歇式沉淀池和混合水槽,同时将混合水槽设计为长且弯曲状水槽,有效的使污水中的悬浮物与污水充分分离,提高了污水处理的质量;通过设置闸门能够有效根据污水的浑浊程度来控制沉淀时间,采用二套设备交替使用
  • 再生资源污水处理循环利用设备
  • [实用新型]基于可定位的耐腐蚀型混合步进电机-CN202121606855.0有效
  • 廖卫平;王华;成兆茹;王焘 - 常州精控电机电器有限公司
  • 2021-07-15 - 2022-03-22 - H02K37/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可定位的耐腐蚀型混合步进电机,包括耐腐蚀混合步进电机、传动箱和底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紧机构、传动机构和防护套的配合使用,通过卡紧机构对耐腐蚀混合步进电机起到与底座卡紧固定的作用,通过传动机构对卡块起到移动的作用,通过防护套对耐腐蚀混合步进电机的表面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有氧化或者被其他物质腐蚀的现象,解决了现有耐腐蚀混合步进电机在测试时没有一个固定点,所以在耐腐蚀混合步进电机转动时会带动本身移动,可能会拉扯到线路,对线路造成损坏,且不具备耐腐蚀降低了现有耐腐蚀混合步进电机的实用性和不方便使用者定位的问题
  • 基于定位腐蚀混合式步进电机
  • [发明专利]一种反渗透系统进水加热方法-CN201310734399.1在审
  • 王红斌;曾祥涛;吴文娟 - 陕西大唐新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2013-12-27 - 2014-04-23 - F22D1/3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渗透系统进水加热方法,包括步骤A:采用混合生水加热器代替表面式生水加热器,并且把混合生水加热器移到主厂房内,就近加热汽源放置;步骤B:混合生水加热器采用蒸汽作为热源,通过蒸汽管道将蒸汽送入混合生水加热器的蒸汽入口,在蒸汽入口设置温控阀;步骤C:混合生水加热器的进水口接冷水管,出水口接热水管;步骤D:混合生水加热器的出水口设置温度计,温度计和蒸汽入口的温控阀联锁,并可以根据温度计所测温度控制温控阀的开度。步骤E:利用一根旁路管和混合生水加热器并联,在混合生水加热器故障时,可从旁路管走水。本发明解决了结垢和疏水不能回收的问题,避免热量和水资源浪费,节省了投资。
  • 一种反渗透系统进水加热方法
  • [发明专利]处理混合自动重送请求时序的装置及方法-CN201710687594.1有效
  • 吴志祥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2017-08-11 - 2020-11-17 - H04L1/18
  • 处理混合自动重送请求时序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用来处理一混合自动重送请求时序,包含有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存储装置。该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该存储装置中的该指令。该指令包含有根据一第一混合自动重送请求最小时序,与一网络端进行通信;根据该第一混合自动重送请求最小时序,传送包含有一第二混合自动重送请求最小时序的一支持的一指示的一第一讯息;根据该第一混合自动重送请求最小时序,接收用来设定该第二混合自动重送请求最小时序的一第二讯息;以及根据该第二混合自动重送请求最小时序,与该网络端进行通信。
  • 处理混合式自动请求时序装置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