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774722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汽车行李箱盖铰链杆机构-CN200920299591.1有效
  • 李树林;鲁后国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009-12-25 - 2010-09-15 - E05D1/04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行李箱盖铰链杆机构。该机构包括两根铰链管和两根铰链杆;铰链管大半圆端分别连接着三角形铰链底座的一角处,铰链底座中部设有杆孔,铰链底座顶部设有三个连接车身的螺栓孔和螺纹连接件;铰链管上活动连接着Y形铰链连杆叉口端,Y形铰链连杆的另一端设有内凹槽;铰链杆的一端为方形钩,配合挂在两个Y形铰链连杆的内凹槽内,铰链杆另一端为半方形钩,配合挂在另一侧铰链底座上的杆孔内。其有益技术效果是,保证铰链多级开启功能;通过铰链安装孔位的调节功能,保证行李箱盖与车身有良好的间隙面差,保证外观要求;通过铰链联杆、杆、铰链底座以及铰链管组成的四连杆机构,保证铰链有足够的开启力矩。
  • 汽车行李箱铰链机构
  • [发明专利]具旋转输送机构-CN202210924820.4在审
  • 赵龙龙;游亮 - 深圳市鸿富精研科技有限公司
  • 2022-08-02 - 2022-09-27 - B65G47/8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旋转输送机构,其包括进滑轨、点胶保压模组、出滑轨以及移旋转模组。点胶保压模组滑动连接在进滑轨或出滑轨上,移旋转模组位于进滑轨和出滑轨之间。移旋转模组包括旋转驱动件、旋转板、移滑轨及移定位组件,旋转板的一端与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移滑轨,移定位组件设置在旋转板上,用于对移滑轨上的点胶保压模组进行定位。本发明的具旋转输送机构通过设置移旋转模组,由旋转板旋转实现旋转板与进滑轨、或与出滑轨对接,进而将进滑轨上的点胶保压模组与产品一同输送至出滑轨上,中转输送稳定,效率高。
  • 旋转输送机构
  • [实用新型]旋转模组-CN202222028457.6有效
  • 赵龙龙;游亮 - 深圳市鸿富精研科技有限公司
  • 2022-08-02 - 2022-12-09 - B65G47/74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旋转模组,移旋转模组设置在进滑轨和出滑轨之间,移旋转模组用于将进滑轨上的点胶保压模组输送至出滑轨上。移旋转模组包括框架座、旋转驱动件、旋转板、移滑轨、以及移定位组件,旋转驱动件设置在框架座上,旋转板的一端与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移滑轨,旋转板通过转动使得移滑轨与进滑轨、或与出滑轨对接,移定位组件设置在旋转板上,用于对移滑轨上的点胶保压模组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的移旋转模组由旋转板旋转实现旋转板与进滑轨、或与出滑轨对接,进而将进滑轨上的点胶保压模组与产品一同输送至出滑轨上,中转输送稳定,效率高。
  • 旋转模组
  • [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行李舱门铰链总成-CN201921608432.5有效
  • 顾春松;张文才 - 江苏皓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2019-09-26 - 2020-08-11 - E05D5/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行李舱门铰链总成,特点是安装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壳体,壳体两侧设置有安装孔a,铰链轴a穿过安装孔a及管上的安装孔b将安装支架与管相连接;另一端对称设置有侧板,侧板下端设置有与杆相配合的卡槽a,卡槽a内设置有杆衬套a;所述的杆下方设置有杆支架,杆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c,铰链轴b穿过安装孔c及管上的安装孔d将杆支架与管相连接固定;另一端设置有与杆相配合的卡槽b,卡槽b内设置有杆衬套b;优点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防止杆与铰链安装支架及杆支架直接接触运动,避免金属间摩擦运动产生噪音,减少车辆使用期间的维护成本,提高了消费者使用的舒适度。
  • 一种新型行李舱门铰链总成
  • [实用新型]一种自锁型螺母及抗螺栓联接-CN202222086989.5有效
  • 崔新维;崔逸南 - 北京绿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2022-08-09 - 2022-11-15 - F16B39/3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锁型螺母及抗螺栓连接。自锁型螺母包括螺母主体和开口锥形环。螺母主体的底端与开口锥形环连成一体。开口锥形环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螺母主体内侧设置有贯通的螺纹。抗螺栓联接包括螺杆、垫套、被连接件以及前述的自锁型螺母。螺杆可以穿过垫套以及自锁型螺母与被连接件连接。在被连接件的螺孔中设置有螺杆支撑件,螺杆支撑件将螺杆的光杆部分包裹在其内部。通过自锁型螺母控制螺栓后螺纹的变形,减少螺纹的应力集中;利用螺杆支撑件降低螺杆光杆部分在螺栓孔中后的变形量,减少螺纹部分受到的附加弯矩。
  • 一种螺母螺栓联接
  • [发明专利]车用发动机轴系三维振动复合减振器-CN200410020165.1无效
  • 舒歌群;梁兴雨;卫海桥;吕兴才 - 天津大学
  • 2004-07-27 - 2005-03-23 - F16F15/12
  • 车用发动机轴系三维振动复合减振器可以通过三个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其主要技术特征均是由振减振器和纵向、弯曲减振器两部分组成。在外毂与内毂之间嵌套橡胶层,由振外毂、振橡胶层以及振内毂构成振减振器。采用纵惯性块通过橡胶层与纵内毂联接,构成纵向、弯曲振动减振器,通过螺栓联接将振减振器和纵向、弯曲振动减振器组成复合减振器。也可将纵惯性块置于内毂空腔内,其左端贴紧橡胶层,外侧用密封环密封构成纵向、弯曲振动减振器。也可将橡胶层置于振内毂与纵惯性块之间,构成纵向、弯曲振动减振器。
  • 发动机轴三维振动复合减振器
  • [实用新型]一种可实现自动开启的行李箱盖铰链组件-CN202122079356.7有效
  • 谢涛 - 霍勤(广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2021-08-31 - 2022-09-27 - E05D3/02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实现自动开启的行李箱盖铰链组件,包括管(1)、底座(2)、还包括簧(3)和销轴(5),管(1)和底座(2)之间通过销轴(5)而转动连接,簧(3)套在销轴(5)上,簧(3)的一侧与管(1)的管壁相接触,簧(3)的另一侧插入到底座(2)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行李箱盖铰链组件,其集成了传统的行李箱盖铰链与杆两种零件的功能,通过调整传统行李箱盖铰链结构,在铰链结构上增加簧链接车身件和管。当铰链处于关闭状态时,簧也处于蓄力状态,当行李箱盖锁扣打开时,积蓄的弹簧力得到释放,从而推动行李箱盖自动打开。
  • 一种实现自动开启行李箱铰链组件
  • [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施工的钢构件加固结构-CN202221777634.4有效
  • 张小平;黄秋萍;吴华荣;唐祥;张忠胜 - 赣州德扬实业有限公司
  • 2022-07-11 - 2023-03-03 - E04C3/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施工的钢构件加固结构,包括钢构件本体、第一加固板材、第二加固板材、固定螺栓和螺母,所述钢构件本体顶端两侧套设有第一加固板材,所述钢构件本体底端两侧套设有第二加固板材本实用新型中,过设置的第一滑槽、第一限位块、第二滑槽和第二限位块,对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材进行定位操作,避免第一加固板材和第二加固板材的安装位置出现偏差,确保钢构件受力时,第一加固板材和第二加固板材能够对钢构件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安装于钢构件上的第一加固板材和第二加固板材有效增加了钢构件的截面面积,从而增加了钢构件的承载能力。
  • 一种便于施工受弯钢构件加固结构
  • [实用新型]一种单杆助力装置-CN200920229978.X有效
  • 赵凤云 - 东风汽车公司
  • 2009-11-17 - 2010-07-14 - B62D25/12
  • 一种单杆助力装置,涉及一种助力装置领域。它包括臂铰链、臂铰链铰接连接的推杆以及与臂铰接连接的支架,特别的,两个支架间设有一根杆,杆中部与固定装置连接。固定装置包括与杆连接的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卡槽。杆中部具有凸出的固定段,固定段与固定装置的卡槽连接。固定块上设有前卡槽和后卡槽,其中前卡槽与杆的固定段连接,后卡槽与杆的扭转段连接。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的两根杆换成一根杆,减少了杆数量,却完全可以达到杆的效果,又可以简化结构,并且显著的降低成本。
  • 一种单扭杆助力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构件的加载及内力计算方法-CN201910719669.9在审
  • 郭满良 -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019-07-31 - 2021-02-23 - G06F30/13
  • 本发明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构件的加载及内力计算方法,包括计算构件在其支座处于原始连接状态时承受的全部荷载及各支座的内力,内力较小的支座保持状态不变或增加约束予以加强,将内力较大的支座由原始连接状态调整至第一连接状态,在构件上施加第一荷载,将第一支座由第一连接状态调整至第二连接状态,在构件上施加第二荷载。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将内力较大的支座上的内力转移至内力较小的支座,从而实现构件的内力均化,提高构件的受力变形性能和经济性,以及避免对构件结构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出现误判。
  • 一种构件加载内力计算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