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518341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制冷与热管共同作用于芯片的一种结合强化散热方法-CN202310464253.3在审
  • 杨宇翔 - 杨宇翔
  • 2023-04-27 - 2023-06-30 - F25B23/00
  • 一种制冷与热管共同作用于芯片的结合强化散热方法。该方法将制冷技术同热管结合用于芯片散热,具体细节包括:芯片工作产生热量,热管流经芯片处吸收热量,管中介质升温蒸发,管中介质流经热管在声发动机端换热器处管段,释放部分热量用于驱动制冷机工作,管中介质流经热管室温换段释放热量得到冷却,管中介质流经热管在制冷机冷端换热器处管段获得而冷量降温,降温后的介质流经与芯片换段的热管,由于获得冷量降温,与芯片换时可以一定程度强化芯片散热。
  • 制冷热管共同用于芯片一种结合强化散热方法
  • [发明专利]利用太阳能的同轴结构的驱动行波制冷装置-CN200610058443.1无效
  • 罗二仓;戴巍;朱尚龙;吴剑峰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2006-03-24 - 2007-09-26 - F25B9/00
  •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同轴结构的驱动行波制冷装置:包括:同轴结构的行波声发动机和行波制冷机;及连接在行波声发动机和行波制冷机的室温换热器之间的谐振管;还包括:安装在行波声发动机的端换热器前方的聚光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行波声发动机的室端换热器上,位于谐振管之内的第一惯性弹性膜;安装在行波制冷机的室端换热器上,位于所述谐振管之内的第二惯性弹性膜。本发明采用同轴结构的行波声发动机和制冷机,利用弹性膜的自身质量代替现有行波制冷系统中的惯性管,具有结构紧凑,完全消除环路直流损失的优点;以太阳能为驱动源,行波声发动机的端换热器壳体表面涂有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
  • 利用太阳能同轴结构驱动行波制冷装置
  • [发明专利]核功率分布测量组件-CN201480080472.0有效
  • M·D·海贝尔;R·W·弗拉曼;D·M·苏梅够 - 西屋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2014-07-14 - 2018-03-09 - G21C17/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功率分布测量组件,其被定尺寸以装配在核燃料组件的仪表套管内,所述核功率分布测量组件采用‑声发动机的间隔开的串联布置,每一个所述‑声发动机具有热源侧和冷侧,所述热源侧与横过要放置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的反应堆冷却剂隔离开每一个所述‑声发动机的谐振腔具有不同的长度,从而产生不同的声音频率,声音的振幅与‑声发动机的轴向和径向位置处的中子活性成比例。频率识别测量组件的位置。采用声学遥测装置以监控由各个所述‑声发动机所产生的声波,从而提供反应堆堆芯的轴向和径向功率分布的远程读数。
  • 声式核功率分布测量组件
  • [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的高质量实时微波成像方法及装置-CN202211408886.4在审
  • 覃欢;傅佳 - 华南师范大学
  • 2022-11-11 - 2023-03-28 - G06F30/27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质量实时微波成像方法及装置,方法为:使用COMSOL软件得到吸收分布图并导入MATLAB软件中,得到微波重建图像和对应的标签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及数据扩增,并按设定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集微波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设定为测试集;采用训练集对全密集型生成对抗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采用验证集对模型的成像质量进行验证;保存验证后的权重、偏差值及验证完毕的模型成像质量;使用测试集对验证后的模型进行测试;将测试完毕后的模型导入微波实时成像装置,通过微波实时成像装置驱动模型生成高质量图像。本发明可有效改善微波成像存在的“劈裂”伪影问题,提高成像质量。
  • 基于深度学习质量实时微波成像方法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均匀加热的密封加热器-CN201810530126.8有效
  • 张晓青;肖星 - 华中科技大学
  • 2018-05-29 - 2020-09-08 - F03G7/00
  •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均匀加热的密封加热器。该加热器包括壳体、绝缘支撑架和电阻丝,壳体呈圆环状,壳体内部的上端和下端对称设置有绝缘支撑支架,电阻丝均匀缠绕在绝缘支撑支架上,使得该电阻丝均匀加热待加热层,此外,相邻电阻丝之间的间距根据待加热的热机的板叠或回器的间隔进行调节,使得相邻电阻丝的间距等于待加热的热机的板叠或回器的间隔,从而减小工作流体的流动阻力和降低流体的粘性损失,壳体的前后外表面用于与外界待加热热机连接,使得电阻丝密封在在壳体中,减少热量的损失。
  • 一种均匀加热密封加热器
  • [发明专利]基于波导输出的超短脉冲微波成像方法及其装置-CN201911093582.1有效
  • 覃欢;赵枢祥;邢达 - 华南师范大学
  • 2019-11-11 - 2022-11-29 - G01N29/06
  • 发明公开了基于波导输出的超短脉冲微波成像装置,包括超短脉冲微波激发源、长锥形单极耦合天线、调整微波输出的波导、光纤频率控制器、激发组件,所述激发组件连接有声信号采集组件和数据处理组件,所述的激发组件、声信号采集组件和数据处理组件顺次连接,所述声信号采集组件包括环形超声换能器、64路信号放大器、高速数字采集卡。本发明在激发源上有很大的改进,突破以往基于磁控管产生微波的传统激发方式,采用基于高压电脉冲产生脉冲微波的技术手段产生超短脉冲微波,经过自主设计的长锥形单极耦合天线和波导整形后均匀辐射到空间中,在空间中形成一定区域的微波辐射均匀区
  • 基于波导输出超短脉冲微波成像方法及其装置
  • [实用新型]增效制冷热-CN94201315.8无效
  • 钟晓峰 - 钟晓峰
  • 1994-01-21 - 1994-11-09 - F25B23/00
  • 一种增效制冷热堆,包括壳体及板。壳体内装有板,板由吸热层和绝缘层组成,吸热层与绝缘层相互平行交替着连在一起。在相同的声功率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制冷机,制冷温度要低于传统结构制冷机制冷温度。
  • 增效制冷热声堆
  • [发明专利]声速不均匀介质成像的重建算法-CN200810032506.5无效
  • 汪源源;张弛 - 复旦大学
  • 2008-01-10 - 2008-07-09 - A61B8/00
  • 本发明属于成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声速不均匀介质成像的图像重建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声速均匀介质成像的时域重建法进行修正,使声波在介质中两点间的传播时间不再与距离成正比,而是通过估计出的声速分布计算出来。当前对声速不均匀介质成像的重建算法大都需要声速分布的先验知识,并采用迭代方法计算,速度很慢。本发明无需介质内声速分布的先验知识,而且是一种直接的反向方法,可以一次性快速重建出声速不均匀介质的整幅图像。
  • 声速不均匀介质成像重建算法
  • [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功放大的开口声发生器-CN201710377891.6有效
  • 谢秀娟;杨少柒;李正宇;周刚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2017-05-25 - 2020-10-30 - H04R9/0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功放大的开口声发生器,包括:环形声发生模块,其包括至少两个声发生单元以及将各声发生单元依次首尾联通形成级联环形管结构的连接管道,并且每两个相邻声发生单元之间的连接管道的侧面均设置第一输出口;汇聚管,其包括至少两个输入通道和第二输出口;每个所述输入通道的输入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输出口联通,各个所述输入通道的输出端交汇,并在交汇处设置所述第二输出口;以及开口谐振管,包括等径管和聚管;其中,所述第二输出口与所述开口谐振管连接,所述环形声发生模块的各个第一输出口的输出端阻抗、各个所述输入通道的长度和管径的取值能够使得汇聚管的交汇处形成叠加效应。
  • 一种多级功放开口声发
  • [发明专利]一种船舶主机尾气余热驱动的双环路系统-CN202010268074.9在审
  • 温华兵;李玉;顾丛汇;乌克弗拉基米尔·高博 - 江苏科技大学
  • 2020-04-08 - 2020-08-04 - F22B1/18
  • 本发明公开一种船舶主机尾气余热驱动的双环路系统,包括:余热锅炉、两个声发动机、制冷机、发电机;船舶主机尾气余热通入余热锅炉,余热锅炉的过热蒸汽出口与第一个声发动机连通,第一个声发动机与发电机连接,发电机连接负载;余热锅炉的饱和蒸汽出口与第二个声发动机连通,第二个声发动机与制冷机连接,制冷机连接负载,两个声发动机的冷却器都与冷凝器相连。本发明高效利用船舶废气余热,进行余热的梯级利用,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并且声发动机和制冷机无运动部件,减少因运动部件带来的磨损和振动问题,保障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一种船舶主机尾气余热驱动环路系统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