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407465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一种两级透平气悬浮ORC发电系统-CN202021181451.7有效
  • 李健;杨晨辉 - 南京天加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 2020-06-23 - 2021-03-30 - F01D15/10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级透平气悬浮ORC发电系统,包括循环连接的蒸发器、膨胀发电组、冷凝器、工质泵与蒸发器;膨胀发电组包括高压级透平、气悬浮轴承发电以及低压级透平;高压级透平出口与低压级透平入口连通;蒸发器为组合式满液蒸发器;蒸发器的预热段出口与膨胀发电组的发电之间通过供液冷却管路与其旁路相连;蒸发器的蒸发段出口与膨胀发电组之间通过进气管路及其旁路相连。本发明中采用的膨胀机为两级透平气悬浮膨胀机,实现无油运行结构简单,发电效率高;膨胀机配有旁通管路和控制阀门,有效保护膨胀机并且两级透平对称布置其结构受力平衡且两级透平串联设计适用于ORC高膨胀压比工况,系统发电效率更高。
  • 一种两级透平悬浮orc发电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天然气余压发电装置及方法-CN202110199260.6有效
  • 任连城;董超群;赵佳乐;谢帅;龚银春;郭正伟;刘建勋;谭智勇 - 重庆科技学院
  • 2021-02-23 - 2022-11-01 - F01D15/1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天然气余压发电装置及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发电效率高。能满足原料气中对液固杂质的分离需求,具备抵抗冰堵的能力。包括壳体、发电,壳体内固定设有定子前支架、定子后支架,发电具有发电内定子、发电外转子,发电内定子的两端分别固定支撑于定子前支架、定子后支架,发电外转子上套设有呈锥状的发电叶轮,发电叶轮与壳体之间形成天然气通道,壳体对应天然气通道的末端设有用于离心除杂的环形腔,环形腔的下端依次连接有导流管、杂质存储罐,壳体具有天然气进口、天然气出口,定子前支架、定子后支架上分别设有通气孔,使天然气进口与天然气通道连通,环形腔与天然气出口连通
  • 一种多功能天然气发电装置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发电前端盖无冲击出口角出风结构-CN201510951044.7有效
  • 刘建平 - 江西泰豪军工集团有限公司
  • 2015-12-19 - 2018-10-23 - H02K9/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前端盖无冲击出口角出风结构。发电的前端盖与安装在发电转轴上的离心风扇构成了发电的出风结构。风扇叶轮产生的高速气流进入前端盖上N个出风槽口时,由于冲击损耗而失去一部分压力,这种损耗的大小取决于高速气流在进入出风槽口时,对前端盖出风槽口的出口角α与风扇叶轮的出口角β的吻合程度,如果互相吻合,则高速气流进入前端盖出风槽口时的损耗为最小这时前端盖出风槽口的出口角称为无冲击出口角。当风扇叶轮的出口角α与前端盖出风槽口的出口角β相等,风扇叶轮产生的高速风流基本与前端盖出风槽口面平行且无冲击,大大降低了风扇叶轮的动压损失,提高了发电通风效率。
  • 一种发电机前端盖无冲击出口角结构
  • [实用新型]一种发电前端盖无冲击出口角出风结构-CN201521059856.2有效
  • 刘建平 - 江西泰豪军工集团有限公司
  • 2015-12-19 - 2016-08-03 - H02K5/04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电前端盖无冲击出口角出风结构。发电的前端盖与安装在发电转轴上的离心风扇构成了发电的出风结构。风扇叶轮产生的高速气流进入前端盖上N个出风槽口时,由于冲击损耗而失去一部分压力,这种损耗的大小取决于高速气流在进入出风槽口时,对前端盖出风槽口的出口角α与风扇叶轮的出口角β的吻合程度,如果互相吻合,则高速气流进入前端盖出风槽口时的损耗为最小这时前端盖出风槽口的出口角称为无冲击出口角。当风扇叶轮的出口角α与前端盖出风槽口的出口角β相等,风扇叶轮产生的高速风流基本与前端盖出风槽口面平行且无冲击,大大降低了风扇叶轮的动压损失,提高了发电通风效率。
  • 一种发电机前端盖无冲击出口角结构
  • [实用新型]一种风力发电组冷却装置-CN202223072414.4有效
  • 叶武秀;彭进 - 四川耀烽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2022-11-18 - 2023-01-17 - F03D80/60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力发电组冷却装置,包括壳体、水箱、换热器、水管a、水管b、水管c、发电组、电机、风扇、安装杆、安装部、转轴和皮带;安装部连接壳体,发电组连接安装部,壳体设有散热孔a和散热孔b;安装杆连接壳体,转轴转动连接安装杆,风扇连接转轴,转轴均设有带轮,皮带套与带轮配合连接,电机连接安装杆,电机连接转轴;换热器上设有入口a、出口a、入口b和出口b;水管a连接入口a和出口a,水管a穿过壳体缠绕发电组,水管b连接入口b和水箱,水管c连接出口b和水箱。本实用新型壳体内设有多种冷却方式,加快空气流速进行冷却,水管a内冷却液对发电组进行冷却,结构简单安全。
  •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冷却装置
  • [实用新型]小差压低压蒸汽发电和减温减压结合的系统-CN202220703319.0有效
  • 谢冬雷;王涛;史久志;李博铮 -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 2022-03-29 - 2022-12-27 - F22G5/12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差压低压蒸汽发电和减温减压结合的系统,可以回收热电厂出口蒸汽减温减压至所需参数过程中损失的能量。本实用新型包括减温减压器、前蒸汽管路、后蒸汽管路、汽轮发电、减温减压器进出口隔离阀、汽轮发电出口隔离阀、中间蒸汽管路和减温器;减温减压器的蒸汽进口与前蒸汽管路连接;减温减压器的蒸汽出口与中间蒸汽管路连接;在减温减压器的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上均安装有减温减压器进出口隔离阀;汽轮发电的蒸汽进口与前蒸汽管路连接,背压排汽出口与中间蒸汽管路连接;在汽轮发电的蒸汽进口和背压排汽出口上均安装有汽轮发电出口隔离阀;减温器的蒸汽进口与中间蒸汽管路连接,蒸汽出口与后蒸汽管路连接。
  • 压低蒸汽发电减压结合系统
  • [实用新型]深度余热回收装置-CN202022828527.7有效
  • 王涛;王力行;芦银香;刘冬云 - 浙江威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2020-11-30 - 2021-08-06 - F25B15/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烟气冷却塔、升温制取蒸汽机组、蒸汽发电组和发电尾热回收机组,烟气冷却塔第一出口和热水入口之间的内部空间设有烟气加热器,烟气冷却塔的第一出口连接升温制取蒸汽机组的供热端,蒸汽发电组的热源端连接烟气冷却塔的热水入口,蒸汽发电组的热水回流端连接升温制取蒸汽机组的热量输出端,蒸汽发电出口连接发电尾热回收机组。本实用新型可冷凝并回收烟气中的水蒸气,将烟气中的低品位热量提升为高温热蒸汽,驱动蒸汽发电发电,并有效回收发电的余热。
  • 深度余热回收装置
  • [实用新型]一种万向水流发电-CN201020165030.5无效
  • 朱德宝 - 上海市罗星中学
  • 2010-04-20 - 2011-02-23 - F03B13/00
  • 一种万向水流发电,包括发电主体,所述发电主体包括发电轴和设置在所述发电轴上的叶片,还包括一壳体和若干导流通道,所述叶片置于所述壳体内部,若干所述导流通道进口均与一水流进口连接,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与壳体内部连通,且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方向与所述叶片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可以使不同方向水流形成稳定的定向水流,定向水流经过喷嘴口提升水压后作用在叶片上,使叶片有效地定向高速转动,从而实现发电发电。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发电条件要求低,适用范围广。
  • 一种万向水流发电机
  • [发明专利]缓冲型稳压式水力发电系统-CN201510836228.9在审
  • 蔡思琦 - 成都特普瑞斯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15-11-25 - 2016-03-30 - F03B13/00
  • 本发明公开了缓冲型稳压式水力发电系统,包括发电组和与该发电组相连的水力收集器,该水力收集器又包括锥形入水口、排水口以及设置在锥形入水口与排水口之间的锥形过水箱;在锥形入水口中设置有入口叶轮,该入口叶轮通过入口转轴与发电组相连接;在锥形过水箱中设置有中央转轮,该中央转轮通过中央转轴与发电组相连接;在排水口中设置有出口叶轮,该出口叶轮通过出口转轴与发电组相连接;在发电组的电力输出端还依次串接有可调电源电路、稳压电路与缓冲电路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型稳压式水力发电系统,更好的提高了产品的适用范围,更加充分的利用了水力资源,实现了水力资源的多重利用。
  • 缓冲稳压水力发电系统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