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50544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一种测定产气体的装置-CN200920212165.X无效
  • 刘振鸿;盛夏;陈季华;薛罡;汪永辉;闵浩;陈志祥;邱恒;鲍家华;刘鑫;蔡崇玺;杨琦;郭耀广 - 东华大学
  • 2009-11-10 - 2010-07-21 - G01F22/00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定产气体的装置,包括设置在装置支架内部的灵敏度较高的感应天平,所述的感应天平的中央设有放置原始驱动力的弹槽和弹珠,上方中央设有磁铁,左右两侧各有一平衡螺母与托盘;装置底部设置有用于输送气体的进气口,利用管道将进气口和产生气体的反应器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磁铁处设有NPN型传感器。利用需要计量的气体不溶于水的性质,气体从水中上浮到液面的过程中,当累积气体量超过感应天平上弹珠的原始压力时感应天平发生偏移,传感器上记录感应天平的偏移次数,由偏移次数计算得出气体体积。本实用新型可以连续检测气体体积,结果准确,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造价低。
  • 一种测定体积装置
  • [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体体积测量器-CN201020176099.8无效
  • 韩独石;马可龙;王乐 - 马可龙
  • 2010-04-27 - 2010-11-24 - G09B23/24
  • 本实用新型属教学仪器,具体是一种新型气体体积测量器。由注液孔胶塞、储气室、排液孔胶塞、V形排液管、进气嘴、连接管、U形导气管、注射器、单孔试管塞、试管、试管架组成;特征是:储气室表面有体积刻度线,下部有塞着注液孔胶塞的注液孔,上部有进气嘴和排液孔,进气嘴上设连接管本实用新型能较准确地测出实验生成的气体体积,使教材中的定性实验定量化,提高实验效果,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验时不污染空气。
  • 一种新型气体体积测量器
  • [实用新型]一种煤气气体体积测量装置-CN95214328.3无效
  • 王静波 - 王静波
  • 1995-06-28 - 1996-12-11 - G01F11/3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气路管道二通电磁阀、恒温箱、三通电磁阀、集气箱和测量电极组成的煤气气体体积的测量装置,煤气通过管道(2),电磁阀(1)进入恒温箱(6)内换热管,换热管是包容在液体导热介质(5)中的,而液体导热介质中有电热管(4)加温,使换热管中的煤气保持恒定温度,再通过三通电磁阀(8)、(9)进入集气箱(10),被集气箱内冷却水冷却,去掉水蒸气后,由安装在集气箱内的电极(12)测量出有效气体体积
  • 一种煤气气体体积测量装置
  • [发明专利]压缩机和/或膨胀机装置-CN201510172912.1在审
  • J·A·阿博恩;E·D·英格索尔 - 通用压缩股份有限公司
  • 2010-05-21 - 2015-09-09 - F03D9/02
  • 例如,用于压缩和/或膨胀气体的系统及方法能够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容器,所述至少一个压力容器限定有内部区域,所述内部区域用于保持液体体积气体体积中的至少一种;以及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联接到所述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致动器能够具有第一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内的液体体积移动以压缩气体并使气体移动离开所述压力容器。所述致动器能够具有第二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内的液体体积通过进入所述压力容器内的膨胀气体而移动。所述系统还能够包括热传递装置,所述热传递装置构造为将热量传递到由所述压力容器保持的液体体积气体体积中的至少一种或从液体体积气体体积中的至少一种传递热量。
  • 压缩机膨胀装置
  • [发明专利]压缩机和/或膨胀机装置-CN201080028681.2有效
  • J·A·阿博恩;E·D·英格索尔 - 通用压缩股份有限公司
  • 2010-05-21 - 2012-05-16 - F03D9/02
  • 例如,用于压缩和/或膨胀气体的系统及方法能够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容器,所述至少一个压力容器限定有内部区域,所述内部区域用于保持液体体积气体体积中的至少一种;以及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联接到所述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致动器能够具有第一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内的液体体积移动以压缩气体并使气体移动离开所述压力容器。所述致动器能够具有第二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内的液体体积通过进入所述压力容器内的膨胀气体而移动。所述系统还能够包括热传递装置,所述热传递装置构造为将热量传递到由所述压力容器保持的液体体积气体体积中的至少一种或从液体体积气体体积中的至少一种传递热量。
  • 压缩机膨胀装置
  • [发明专利]基准状态光吸收系数和光吸收率的检测方法-CN201710483699.5在审
  • 吴明 - 吴明
  • 2017-06-13 - 2017-09-08 - G01N21/31
  • 基准状态光吸收系数和光吸收率的检测方法,是把不同废气温度t、气压P下所检测的光吸收系数k或光吸收率N修正在基准温度t0、气压P0下光吸收系数k0或光吸收率N0的一种方法,设检测排放废气体中的碳颗粒等固体体积Vm不受检测温度和气压的影响为不变量,检测排放废气体中的气体体积VQ在不同的温度和气压下符合气体状态方程,把检测状态下的气体体积VQ换算成基准状态下的气体体积V0,计算δ=V0/VQ=P×(273+t0)/[(273+t)×P0],设B=Vm/VQ,B0=Vm/V0,按k/B=k0/B0,或者按k×VQ=k0×V0,或者设定检测透光柱体积为V的废气符合气体状态方程,可得k0=k/δ或者N0=N/δ。
  • 基准状态光吸收系数吸收率检测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叠压供水稳压罐及气体缺失量的测量方法-CN201510594814.7有效
  • 刘文义;刘鹏;张茹;刘蕊 - 刘文义;刘鹏;张茹;刘蕊
  • 2015-09-17 - 2017-03-29 - E03B11/16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压供水稳压罐及气体缺失量的测量方法,叠压供水稳压罐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部、底部和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和进气管;罐体内设置有用于测量罐体内的液面高度的水位传感器,罐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测量罐体内的气体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气体缺失量的测量方法是,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值计算罐体内的理论气体体积改变量VL,利用水位传感器测得的液面高度并计算罐体内的实际气体体积改变量VJ,将理论气体体积改变量VL与实际气体体积改变量VJ作差得到气体缺失体积本发明提供的测量方法可以对罐体内气体缺失量的测量和计算,以便于及时向罐体内补充气体,使叠压供水稳压罐内的气体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 一种供水稳压气体缺失测量方法
  • [发明专利]高纯度SO3气体及其中杂质SO2气体的联合检测方法-CN201410665757.2在审
  • 刘德举;汪强 - 重庆奥格美气体有限公司
  • 2014-11-07 - 2016-08-24 - G01N31/16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度SO3气体及其中杂质SO2气体浓度联合检测的方法,包括用吸收装置进行定容采样,然后用碱溶液吸收,得到高纯度SO3气体及其中杂质SO2气体的总体积百分浓度,再对吸收液进行处理后,采用直接碘量法测得SO2气体体积百分浓度,将高纯度SO3气体及其中杂质SO2气体的总体积百分浓度减去SO2气体体积百分浓度即为高纯度气体浓度。本发明的方法检测高纯度SO3气体的测量精密度好,测量标准偏差不大于0.1%。本发明方法可用于高纯SO3气体检测,特别适用于含有少量SO2气体和惰性气体的高纯度SO3气体的检测。
  • 纯度sosub气体其中杂质联合检测方法
  • [发明专利]气体富集方法及装置-CN202011600360.7在审
  • 周培学;段炼;袁懋;马乔;刘立鹏;韩双来 -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020-12-30 - 2021-05-18 - G01N1/24
  • 本发明提供了气体富集方法及装置,所述气体富集方法为:取样体积较大时,多通阀、第一阀和第二阀切换,使得富集管和气体罐间断开,流量计和气体罐间断开;在泵的抽吸下,样气进入富集管,之后依次流过第一阀、第二阀和流量计,利用流量计去计量进入富集管的样气体;当取样体积较小时,多通阀、第一阀和第二阀切换,使得所述富集管和气体罐间断开;在泵的抽吸下,气体罐内的气体依次流过第二阀、流量计,气体罐内压力降低;第一阀和第二阀切换,使得气体罐和流量计间断开;样气依次流过富集管、第一阀,进入气体罐内,气体罐内压力升高;在气体罐排气和进气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监测气体罐内压力。本发明具有体积计量准确等优点。
  • 气体富集方法装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