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临界开挖跨度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4931.0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1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罗彦斌;陈建勋;王利宝;刘亚辉;陈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G06F17/50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振<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临界开挖跨度计算方法,将不同的施工阶段的隧道顶板力学计算模型等效为开挖初始阶段的锚固梁模型与开挖扰动后的简支梁模型,同时提出了水平层状围岩层间粘聚力的计算模型及粘聚力的具体计算公式;通过在传统的开挖宽度模型中植入水平层状围岩层间粘聚力的理论模型,得到了与实际施工相一致的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临界开挖跨度,对于指导水平层状围岩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层状 开挖 围岩 隧道 粘聚力 岩层 跨度计算 力学计算模型 计算公式 计算模型 宽度模型 理论模型 施工阶段 扰动 传统的 简支梁 锚固梁 植入 施工 跨度 | ||
【主权项】:
1.一种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临界开挖跨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锚固梁模型建立:/n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岩体简化为锚固梁模型;/n【2】锚固梁结构层间粘聚力计算:/n【2.1】取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开挖顶部最高点以上的两层岩体样品,其中自上而下第一层岩体为上层岩体,第二层岩体为下层岩体,分别测量得到上层岩体的弹性模量为E1和下层岩体的弹性模量为E2,在E2<E1的情况下,按照步骤【2.2】和步骤【2.3】计算层间粘聚力g_锚固;/n【2.2】将上层岩体和下层岩体分别等效为锚固梁结构支撑的上层梁和下层梁,并按照实际参数分别计算上层梁的荷载q上、下层梁的荷载q下、上层梁的挠度ω上和下层梁的挠度ω下;其中q上=q1+γ1h1+g_锚固;/nq下=q1+γ1h1+γ2h2-g_锚固;/nq1为围岩竖向作用力,上层岩体厚度为h1,容重为γ1,下层岩体厚度为h2,容重为γ2,g_锚固为锚固结构的层间粘聚力;/n【2.3】在协同变形条件下,上层梁的挠度ω上和下层梁的挠度ω下相同,计算得到层间粘聚力/n /n其中b1为上层梁的纵向长度,b2为下层梁的纵向长度;/n【3】锚固梁结构临界开挖跨度计算:/n根据锚固结构的下层梁临界荷载公式计算得到临界开挖跨度/n /n其中[σt]为下层梁的极限抗拉强度,q3为水平围岩压力;/n【4】简支梁模型建立/n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岩体简化为简支梁模型;/n【5】简支梁结构层间粘聚力计算:/n【5.1】将上层岩体和下层岩体分别等效为简支梁结构支撑的上层梁和下层梁,并按照现场施工的实际参数分别计算上层梁的荷载q上、下层梁的荷载q下、上层梁的挠度ω上和下层梁的挠度ω下;/n其中q上=q1+γ1h1+g_简支;/nq下=q1+γ1h1+γ2h2-g_简支;/nq1为围岩竖向作用力,上层岩体厚度为h1,容重为γ1,下层岩体厚度为h2,容重为γ2,g_简支为简支梁结构的层间粘聚力;/n【5.2】在协同变形条件下,上层梁的挠度ω上和下层梁的挠度ω下相同,计算得到得出粘聚力/n /n其中b1为上层梁的纵向长度,b2为下层梁的纵向长度;/n【6】简支梁结构临界开挖跨度计算:/n根据简支梁结构的下层梁临界荷载公式计算得到临界开挖跨度/n /n其中[σt]为下层梁的极限抗拉强度,q3为水平围岩压力;/n【7】临界开挖跨度的选择:/n在a临_简支梁和a临_锚固梁中选择极小值为该隧道开挖跨度值。/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91493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逐级减压式盾构机
- 下一篇:一种关于煤矿掘进机快速调向施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