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自适应机器人行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8329.7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7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沈新民;何晓晖;杨小翠;白攀峰;张林;涂群章;张蕉蕉;李治中;张详坡;潘明;张晓南;殷勤;王东;王超;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34 | 分类号: | F16L55/34;F16L101/12;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自适应机器人行走系统,系统包括上驱动轮、下面轮和下驱动轮,上驱动轮、下面轮和下驱动轮之间相互形成以上驱动轮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边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立方体型的壳体,壳体内为工作区;本发明可以通过结构改变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可以很方便的适应不同管径的管道,保证良好的驱动效果。同时,系统采用三点式结构,利用机器人底部两个驱动轮和顶部一个驱动轮构成三角形,提高了管道自适应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通过电机与轮子的组合降低了结构复杂性,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自适应 机器人 行走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管道自适应机器人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上驱动轮(1)、下面轮(2)和下驱动轮(3),上驱动轮(1)、下面轮(2)和下驱动轮(3)之间相互形成以上驱动轮(1)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边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立方体型的壳体(20),所述壳体(20)内为工作区;所述上驱动轮(1)内安装有上驱动轮步进电机(4),所述下驱动轮(3)内安装有下驱动轮步进电机(6);所述上驱动轮步进电机(4)的输出端活动连接第二上部支腿(7)和第一上部支腿(8)的上端部,所述第二上部支腿(7)的下端部铰链连接第二下部支腿(9)的上端部,所述第一上部支腿(8)的下端部铰链连接第一下部支腿(10)的上端部,所述第二下部支腿(9)的下端部连接下驱动轮步进电机(6)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下部支腿(10)的下端部活动连接下面轮(2);所述第二下部支腿(9)和第一下部支腿(10)交叉铰链连接,称为下交叉处;所述第二上部支腿(7)的中部铰链连接第二上部动力支架(12)的上端部,所述第一上部支腿(8)的中部铰链连接第一上部动力支架(11)的上端部,所述第二上部动力支架(12)的下端部铰链连接第二下部动力支架(14)的上端部,称为第二动力拐点;所述第一上部动力支架(11)的下端部铰链连接第一下部动力支架(13)的上端部,称为第一动力拐点;所述第二下部动力支架(14)的下端部与第一下部动力支架(13)的下端部均在下交叉处与第二下部支腿(9)和第一下部支腿(10)铰链连接;所述第二上部动力支架(12)和第一上部动力支架(11)交叉铰链连接,称为上交叉处;所述第二动力拐点铰链连接第二滑块(1502),所述第一动力拐点铰链连接第一滑块(1501);所述壳体(20)上端安装有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端连接联轴器(17),所述联轴器(17)上水平安装有滑动丝杠(18),所述滑动丝杠(18)上位于联轴器(17)的两侧位置处分别设置第一滑块(1501)和第二滑块(1502),所述壳体(20)内两相对应的侧壁上分别对称安装有丝杠固定座(19),所述滑动丝杠(18)的两端部通过丝杠固定座(19)安装在壳体(20)内;所述壳体(20)内侧顶部沿滑动丝杠(18)的延伸方向上设有滑块固定导轨(16),所述滑块(15)的上端可滑动的安装在滑块固定导轨(16)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38329.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蠕动式管道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柔性螺旋状导风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