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增材制造的飞行器后缘舵面变刚度颤振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31662.8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7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胡鑫;于佳鑫;胡家亮;柏楠;王赫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颤振模型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基于增材制造的飞行器后缘舵面变刚度颤振模型,在翼面的不同弦向位置设计若干个与梁配合使用,对梁起到约束垂直翼面方向自由度作用的槽,在槽上设计用于螺栓连接的孔,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梁的展向、弦向自由度,通过选用不同的梁组合,实现变梁刚度、梁的刚心、变翼面弦向刚度,为了与其他结构连接,设计带有连接部位的金属件与翼面结构配合,翼面结构设计带有与金属件嵌套配合的缝隙,金属件嵌入翼面结构的部分做成薄壁结构,在薄壁上开有与翼面结构一样尺寸的孔,用于梁穿过,在金属件上开有用于与翼面结构螺纹连接的孔,实现翼面的变参使用与连接。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制造 飞行器 后缘 舵面变 刚度 模型 | ||
【主权项】:
基于增材制造的飞行器后缘舵面变刚度颤振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缘舵面维形框(10)、后缘舵面连接件(20)和多个可变尺寸纵向梁(30),所述多个可变尺寸纵向梁(30)的截面尺寸不完全相同;所述后缘舵面维形框(10)上开有与所述后缘舵面连接件(20)外缘相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后缘舵面连接件(20)通过该安装槽嵌入所述后缘舵面维形框(10);所述后缘舵面连接件(20)前缘具有金属转轴,所述金属转轴与飞行器主翼面的轴承配合并连接,所述后缘舵面连接件(20)部分嵌入所述后缘舵面维形框(10)内并与其相固定;所述后缘舵面维形框(10)内装有多个连接块(40),所述连接块(40)上开有与所述可变尺寸纵向梁(30)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后缘舵面连接件(20)的嵌入所述后缘舵面维形框(10)的部分开有与所述可变尺寸纵向梁(30)配合的通过孔,所述可变尺寸纵向梁(30)贯穿所述连接孔和所述通过孔,并与所述后缘舵面维形框(10)以及所述后缘舵面连接件(20)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13166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增材制造的颤振模型维型框
- 下一篇:一种测试风洞用模型木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