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测量距离的刚体定位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234613.1 申请日: 2017-11-30
公开(公告)号: CN108200547B 公开(公告)日: 2020-07-14
发明(设计)人: 王刚;蒋坚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大学
主分类号: H04W4/38 分类号: H04W4/38;H04W4/024;H04W4/42;H04W84/18;G01S5/02;G01S5/14;G01S11/02
代理公司: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代理人: 周珏
地址: 315211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测量距离的刚体定位方法,其先建立每个目标源到各个锚节点的测量距离的模型;然后根据最小化噪声平方和建立带约束的最大似然估计模型,对最大似然估计模型中的目标函数和约束进行重构和松弛,得到半正定规划形式;接着对半正定规划形式求得的结果进行修正,得到刚体定位的最大似然估计问题的可行解;最后对修正后的结果进行优化,提高估计性能;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关于旋转矩阵的性质约束,对旋转矩阵和位置矢量进行联合估计,从而能够提高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锚节点分布比较差或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噪声比较大的情况下的稳健性和定位精度。
搜索关键词: 基于 测量 距离 刚体 定位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测量距离的刚体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设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存在M个用于接收测量信号的锚节点和一个刚体,并设定刚体的内部放置有N个用于发射测量信号的传感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建立一个空间坐标系作为全局参考坐标系,在刚体的内部设置一个空间坐标系作为局部参考坐标系;将M个锚节点在全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对应记为a1,...,am,...,aM,将刚体运动前N个传感器在局部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对应记为c1,...,ci,...,cN;其中,M和N均为正整数,M≥4,N≥3,a1表示第1个锚节点在全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am表示第m个锚节点在全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1≤m≤M,aM表示第M个锚节点在全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c1,...,ci,...,cN已知,c1表示第1个传感器在局部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ci表示第i个传感器在局部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1≤i≤N,cN表示第N个传感器在局部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刚体运动为刚体旋转或位移或旋转和位移;②使刚体运动,将刚体运动后N个传感器在全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对应记为s1,...,si,...,sN;然后获取每个传感器到各个锚节点的测量距离,将第i个传感器到第m个锚节点的测量距离记为rmi;其中,s1,...,si,...,sN未知,s1表示刚体运动后第1个传感器在全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si表示刚体运动后第i个传感器在全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sN表示刚体运动后第N个传感器在全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③对刚体运动后每个传感器在全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以模型方式进行描述,将si的模型描述为:si=Qci+t;然后对每个传感器到各个锚节点的测量距离以模型方式进行描述,将rmi的模型描述为:rmi=||am‑si||+vmi=||am‑Qci‑t||+vmi;接着根据所有传感器到各个锚节点的测量距离的模型,确定刚体定位问题的最大似然估计表述形式为:其中,Q为旋转矩阵,Q的维数为3×3,t为位置矢量,t代表刚体运动后局部参考坐标系的原点在全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t的维数为3×1,符号“|| ||”为求欧几里德范数符号,vmi表示rmi中存在的测量噪声,vmi服从零均值的高斯分布表示vmi的功率,min()为取最小值函数,“s.t.”表示“受约束于……”,QT为Q的转置,I为单位矩阵,I的维数为3×3,det(Q)表示求Q的行列式,QTQ=I和det(Q)=1为Q需要满足的条件;④将刚体定位问题的最大似然估计表述形式改写为其等价形式,描述为:并根据矩阵矢量化的公式,将si=Qci+t重写为:si=Qci+t=Bif;然后将si=Qci+t=Bif代入刚体定位问题的最大似然估计表述形式的等价形式中的约束条件di=[||a1‑si||,...,||aM‑si||]T中,得到di=[||a1‑Bif||,...,||aM‑Bif||]T;接着令F=ffT,使刚体定位问题的最大似然估计表述形式的等价形式中的约束条件QTQ=I等价于之后令Di=didiT,并舍掉刚体定位问题的最大似然估计表述形式的等价形式中的约束条件det(Q)=1,将刚体定位问题的最大似然估计表述形式的等价形式转化为:再根据Di=didiT等价于F=ffT等价于去掉rank(Di)=1和rank(F)=1,将结合到刚体定位问题的最大似然估计表述形式的等价形式的转化形式中,得到刚体定位问题的半正定规划形式,描述为:最后对刚体定位问题的半正定规划形式进行求解,得到Q和t各自的初步值,对应记为Qsdp和tsdp;其中,ri=[r1i,r2i,...,rMi]T,符号“[]”为矢量表示符号,[r1i,r2i,...,rMi]T为[r1i,r2i,...,rMi]的转置,(ri‑di)T为ri‑di的转置,为Ri的逆,diag()为对角矩阵表示形式,表示第i个传感器到第1个锚节点的测量距离r1i中存在的测量噪声v1i的功率,表示第i个传感器到第M个锚节点的测量距离rMi中存在的测量噪声vMi的功率,[||a1‑si||,...,||aM‑si||]T为[||a1‑si||,...,||aM‑si||]的转置,f=[(vec(Q))T,tT]T为ci的转置,符号为克罗内克积运算符号,[(vec(Q))T,tT]T为[(vec(Q))T,tT]的转置,(vec(Q))T为vec(Q)的转置,tT为t的转置,vec(Q)表示对Q进行矩阵矢量化,[||a1‑Bif||,...,||aM‑Bif||]T为[||a1‑Bif||,...,||aM‑Bif||]的转置,F为引入的矩阵,F的维数为12×12,fT为f的转置,F(1:3,1:3)表示F的第1行至第3行、第1列至第3列所有元素形成的矩阵,F(4:6,4:6)表示F的第4行至第6行、第4列至第6列所有元素形成的矩阵,F(7:9,7:9)表示F的第7行至第9行、第7列至第9列所有元素形成的矩阵,F(1,4)表示F的第1行第4列元素的值,F(2,5)表示F的第2行第5列元素的值,F(3,6)表示F的第3行第6列元素的值,F(1,7)表示F的第1行第7列元素的值,F(2,8)表示F的第2行第8列元素的值,F(3,9)表示F的第3行第9列元素的值,F(4,7)表示F的第4行第7列元素的值,F(5,8)表示F的第5行第8列元素的值,F(6,9)表示F的第6行第9列元素的值,tr()表示求一个矩阵中的所有对角元素的值的和,Di为引入的矩阵,Di的维数为M×M,diT为di的转置,riT为ri的转置,Di(m,m)表示Di的第m行第m列元素的值,为am的转置,为Bi的转置,符号“≥”表示一个矩阵是半正定的,rank()表示求一个矩阵的秩;⑤对Qsdp进行正交化,将正交化后得到的值记为Qort,Qort满足且det(Qort)=1;⑥令Qfin表示Q的最终估计值,令tfin表示t的最终估计值;令Qfin=QortQδ,tfin=tsdp+Δt,假设Qδ中的欧拉角都接近于0,则得到Qδ的近似表达式为:然后对Qδ的近似表达式进行线性化,得到vec(Qδ)=γ+Lβ;接着将Qfin=QortQδ和tfin=tsdp+Δt代入rmi=||am‑si||+vmi=||am‑Qci‑t||+vmi中,得到rmi=||am‑Qfinci‑tfin||+vmi=||am‑QortQδci‑tsdp‑Δt||+vmi;将vec(Qδ)=γ+Lβ代入rmi=||am‑Qfinci‑tfin||+vmi=||am‑QortQδci‑tsdp‑Δt||+vmi中,得到rmi=||emi‑Uig||+vmi;之后对rmi=||emi‑Uig||+vmi的等式右边进行一阶泰勒展开,得到两边同乘以||emi||,得到令pmi=(rmi‑||emi||)||emi||,则有再将堆砌成向量的形式,描述为:最后令成立,求解中的g的线性加权最小二乘解,记为其中,Qδ表示Q的修正矩阵,Δt表示t的修正矢量,θ、ψ和φ均为Qδ中的欧拉角,hθ=cosθ,hψ=cosψ,hφ=cosφ,kθ=sinθ,kψ=sinψ,kφ=sinφ,cos为求余弦函数,sin为求正弦函数,vec(Qδ)表示对Qδ进行矩阵矢量化,γ=[1 0 0 0 1 0 0 0 1]T,[1 0 0 0 1 0 0 0 1]T为[1 0 0 0 1 0 0 0 1]的转置,的转置,β=[φ θ ψ]T,[φ θ ψ]T为[φ θ ψ]的转置,pmi为引入的变量,g=[βT,ΔtT]T,[βT,ΔtT]T为[βT,ΔtT]的转置,βT为β的转置,ΔtT为Δt的转置,为emi的转置,p11=(r11‑||e11||)||e11||,pM1=(rM1‑||eM1||)||eM1||,p12=(r12‑||e12||)||e12||,pM2=(rM2‑||eM2||)||eM2||,p1N=(r1N‑||e1N||)||e1N||,pMN=(rMN‑||eMN||)||eMN||,v11表示r11中存在的测量噪声,vM1表示rM1中存在的测量噪声,v12表示r12中存在的测量噪声,vM2表示rM2中存在的测量噪声,v1N表示r1N中存在的测量噪声,vMN表示rMN中存在的测量噪声,的转置,的逆,Rv=diag(R1,...,RN),的逆;⑦将代入g=[βT,ΔtT]T中,得到进而根据得到β和Δt的估计值,对应记为然后将代入β=[φ θ ψ]T中,得到进而根据得到φ、θ和ψ各自的值;接着将φ、θ和ψ各自的值代入中,得到Qδ的估计值,记为最后将代入Qfin=QortQδ中,得到即得到Qfin的值;并将代入tfin=tsdp+Δt中,得到即得到tfin的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23461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