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维六方相棒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3862.0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2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宋冰蕾;李文楷;李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3/18 | 分类号: | C01B33/18 |
代理公司: | 23211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素琴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六方相棒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给出了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合成参数及性能。在合成过程中,采用头基含三个羟基基团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该纳米颗粒具有二维六方相结构,呈现出新颖的棒状形貌。该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为1022m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颗粒 介孔二氧化硅 二维 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合成 形貌 尺寸选择性 六方相结构 棒状形貌 合成过程 孔径分布 药物输送 羟基基团 六方相 模板剂 棒状 催化 制备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具有二维六方结构的棒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向2.77g十二烷基-三(2-羟乙基)溴化铵中加入126g去离子水,加热溶解,搅拌至溶液澄清;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4g氢氧化铵调节体系酸碱度;室温条件下缓慢滴加7.40g正硅酸四乙酯;溶液的摩尔组成为正硅酸四乙酯:十二烷基-三(2-羟乙基)溴化铵:氢氧化铵:去离子水=1:0.1:1.15:200;将混合液置于333K的恒温水浴中搅拌2h,得到二氧化硅前驱体;将所得浊液移入内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水热反应釜中,在373K下晶化72h;产物经乙醇与去离子水洗涤数次至中性,置于烘箱中在363K干燥;干燥后的半成品置于马弗炉中以2K/min的升温速率缓慢升温至823K焙烧5h去除模板剂,得到棒状介孔二氧化硅颗粒;/n其中十二烷基-三(2-羟乙基)溴化铵的结构式如下所示:/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2386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