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麦角类生物碱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7742.0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0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贾彦兴;刘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57/02 | 分类号: | C07D457/02;C07B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马鑫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麦角类生物碱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廉价易得的化合物1和3通过烷基化后,还原氰基,然后与R构型的叔丁亚磺酰胺缩合后,还原硝基,采用乙酰基保护氨基,利用叔丁亚磺酰胺控制锌试剂加成的手性得到Larock关环前体化合物,再用钯催化的Larock环化反应制得具有3,4‑桥环吲哚结构的中间体化合物,再以中间体化合物出发经过几步转化得到手性天然产物Festuclavine,Pyroclavine,Costaclavine,epi‑Costaclavine,Pibocin A,9‑Deacetoxyfumigaclavine C,FumigaclavineG和Dihydrosetoclavine。本发明使用全新的合成策略,反应重复性高,可操作性好,能够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麦角类生物碱 中间体化合物 不对称合成 亚磺酰胺 化学合成技术 手性天然产物 氨基 前体化合物 乙酰基保护 合成策略 环化反应 还原氰基 还原硝基 吲哚结构 锌试剂 钯催化 关环 加成 桥环 手性 缩合 转化 | ||
【主权项】:
1.一种麦角类生物碱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化合物1溶于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氰化钠,25℃下反应,得到化合物2;
步骤二:将化合物2溶于四氢呋喃溶液中,冷却到‑78℃,滴加六甲基二硅基氨基锂,10分钟后,加入化合物3,25℃反应4小时,通过烷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4;
步骤三:化合物4溶于甲苯溶液中,在‑78℃下,加入二异丁基氢化铝,还原氰基,得到醛化合物,该醛化合物,在四乙氧基钛作用下,与R构型的叔丁亚磺酰胺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5;
步骤四:化合物5溶于二氯甲烷溶液中,25℃下在活化锌粉与乙酸作用下将硝基还原成氨基,然后再乙酸酐的作用下保护氨基得到化合物6;
步骤五:‑45℃下,在三甲基硅基丙炔的四氢呋喃溶液中,滴加丁基锂溶液,反应液自然升至‑20℃,并在‑20℃下搅拌45分钟;将反应液降至‑35℃,加入溴化锌的四氢呋喃溶液,再在‑35℃下搅拌30分钟,然后将反应液升至25℃,加入化合物6,反应3小时,得到化合物7a和7b;
步骤六:化合物7a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加入碳酸钾和无水LiCl,脱气30分钟后,再加入醋酸钯和2‑二环己基磷‑2'‑甲基联苯,然后在氩气氛围中加热至100℃反应得到化合物8和11a;
步骤七:化合物8溶于甲醇溶液中,加入盐酸的二氧六环溶液,25℃下反应得到脱硅基以及亚磺酰基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再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在三乙胺存在下,与氯甲酸甲酯作用得到化合物9;
步骤八:化合物11a溶于甲醇溶液中,加入盐酸的二氧六环溶液,25℃下反应得到脱硅基以及亚磺酰基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再在二氯甲烷溶液中与二氯亚砜作用进行氯代,然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得到关环化合物,关环化合物再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在三乙胺存在下,与氯甲酸甲酯作用得到化合物9;
步骤九:将化合物9溶于四氢呋喃溶液中,在回流条件下加入氢化铝锂,得到化合物10;
步骤十:将化合物10溶于甲醇溶液中,加入雷尼镍催化剂,在氢气氛围下还原双键,同时得到festuclavine和pyroclavine;
步骤十一:化合物festuclavine溶于二氯甲烷溶液中,0℃下加入N‑溴代琥珀酰亚胺,反应半小时得到pibocin A;
步骤十二:25℃下,向9‑硼双环[3.3.1]壬烷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加入3‑甲基‑1,2‑丁二烯,反应得到异戊二烯基‑9‑BBN;‑78℃下,在festuclavine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入三乙胺和次氯酸叔丁酯,反应液在‑78℃下,加入现制的异戊二烯基‑9‑BBN,自然升至25℃反应得到9‑Deacetoxyfumigaclavine C;
步骤十三:化合物pyroclavine通过与步骤十二相同的操作,得到FumigaclavineG;
步骤十四:化合物8溶于异丙醇中,加入催化剂Mn(dpm)3,在氧气氛围下加入苯基硅烷,得到化合物12a;
步骤十五:化合物12a连续经过与步骤七和步骤九相同的操作,得到Dihydrosetoclavine;
步骤十六:化合物7b连续经过与步骤六,步骤八、步骤九以及以及步骤10相同的操作,同时得到Costaclavine和epi‑Costaclavine;![]()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9774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