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高桩码头上部结构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39701.1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804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12-14 |
发明(设计)人: | 江义;吴志良;程泽坤;金晓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高桩码头上部结构体系,包括:叠合梁的下半部分的“U”型预制部、密肋板的“T”型预制部、预制靠船构件部、码头前、后沿悬臂部分的“L”型预制部;所述叠合梁的下半部分的“U”型预制部横向设置在码头两端和中间的钢管桩的上面,叠合梁下半部分的“U”型预制部内侧设有叠合梁下半部分的现浇部,叠合梁下半部分的现浇部的上面设有叠合梁上半部分的现浇部;叠合梁下半部分的“U”型预制部、叠合梁下半部分的现浇部和叠合梁上半部分的现浇部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构成叠合梁构件,协同抵抗设计荷载效应。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混凝土用量,也缩短了工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码头 上部 结构 体系 | ||
【主权项】:
一种装配式高桩码头上部结构体系,包括: 叠合梁的下半部分的“U”型预制部分(1)、密肋板的“T”型预制部(2)、预制靠船构件部(3)、码头前、后沿悬臂部分的“L”型预制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梁的下半部分的“U”型预制部(1)横向设置在码头两端和中间的钢管桩的上面,叠合梁下半部分的“U”型预制部(1)内侧设有叠合梁下半部分的现浇部(1a),叠合梁下半部分的现浇部(1a)的上面设有叠合梁上半部分的现浇部(1b);叠合梁的下半部分的现浇部(1a)上平行设有两排密肋板的“T”型预制部(2),码头两端的叠合梁下半部分的现浇部(1a)内侧分别设有一排密肋板的“T”型预制部(2);密肋板的现浇部(2a)设于密肋板的“T”型预制部(2)上,通过叠合梁上半部分的现浇部(1b)将叠合梁下半部分的“U”型预制部(1)、和密肋板的“T”型预制部(2)连为一体;码头海、陆两侧分别设有码头前、后沿悬臂部分的“L”型预制部(4),通过码头前、后沿悬臂部分的现浇部(4a)将码头前、后沿悬臂部分的“L”型预制部(4)与叠合梁上半部分的现浇部(1b)连为一体;码头海侧设有预制靠船构件部(3),通过靠船构件的现浇部(3a)将预制靠船构件部(3)与叠合梁上半部分的现浇部(1b)连为一体;叠合梁下半部分的“U”型预制部(1)、叠合梁下半部分的现浇部(1a)和叠合梁上半部分的现浇部(1b)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构成叠合梁构件(100),协同抵抗设计荷载效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73970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板桩码头胸墙浇筑模板的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