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定向追踪并反馈的光电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55828.6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453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穆继亮;丑修建;何剑;刘立;王二伟;徐方良;熊继军;薛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50 | 分类号: | H04B10/50;H04B10/516;H04B10/61;H04B10/69;G05D3/1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王勇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光电通信系统,具体是一种自动定向追踪并反馈的光电通信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无线光电通信系统通信质量差的问题。一种自动定向追踪并反馈的光电通信装置,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告警电路、云台、基座、壳体;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端电路、激光器、激光扩束镜、光调制器、发射端光学天线;所述发射端电路包括信源输入端口、发射端MCU、发射端DSP、光调制器控制芯片;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端光学天线、位置敏感探测器、光电传感器、接收端电路;所述接收端光学天线包括会聚准直透镜、分束镜;所述接收端电路包括接收端MCU、接收端DSP、信宿输出端口。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数据网、电话网、微蜂网、微微蜂窝网等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定向 追踪 反馈 光电 通信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自动定向追踪并反馈的光电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1)、接收端(2)、告警电路(3)、云台(4)、基座(5)、壳体(6);所述发射端(1)包括发射端电路(11)、激光器(12)、激光扩束镜(13)、光调制器(14)、发射端光学天线(15);所述发射端电路(11)包括信源输入端口(111)、发射端MCU(112)、发射端DSP(113)、光调制器控制芯片(114);所述接收端(2)包括接收端光学天线(21)、位置敏感探测器(22)、光电传感器(23)、接收端电路(24);所述接收端光学天线(21)包括会聚准直透镜(211)、分束镜(212);所述接收端电路(24)包括接收端MCU(241)、接收端DSP(242)、信宿输出端口(243);其中,信源输入端口(111)与发射端MCU(112)双向连接;信源输入端口(111)的输出端与发射端DSP(113)的输入端连接;发射端MCU(112)分别与发射端DSP(113)和接收端MCU(241)双向连接;发射端MCU(112)的输出端与激光器(12)的输入端连接;发射端DSP(113)的输出端与光调制器控制芯片(114)的输入端连接;光调制器控制芯片(114)的输出端与光调制器(14)的输入端连接;激光器(12)的输出端与激光扩束镜(13)的输入端连接;激光扩束镜(13)的输出端与光调制器(14)的输入端连接;光调制器(14)的输出端与发射端光学天线(15)的输入端连接;会聚准直透镜(211)的出射面与分束镜(212)的入射面相对;分束镜(212)的两个出射面分别与位置敏感探测器(22)的入射端和光电传感器(23)的入射端相对;位置敏感探测器(22)的输出端与接收端MCU(241)的输入端连接;接收端MCU(241)分别与接收端DSP(242)和信宿输出端口(243)双向连接;接收端MCU(241)的输出端分别与告警电路(3)的输入端和云台(4)的输入端连接;光电传感器(23)的输出端与接收端DSP(242)的输入端连接;接收端DSP(242)的输出端与信宿输出端口(243)的输入端连接;发射端电路(11)、激光器(12)、激光扩束镜(13)、光调制器(14)、位置敏感探测器(22)、光电传感器(23)、接收端电路(24)、告警电路(3)均封装于壳体(6)内;发射端光学天线(15)、接收端光学天线(21)均贯穿镶嵌于壳体(6)的腔壁上;发射端(1)、接收端(2)、云台(4)的底座固定于基座(5)的上表面;云台(4)的承载板固定于壳体(6)的下表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25582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E8-C终端Wi-Fi天线接口装置
- 下一篇:一种CAN蓝牙数据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