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穿越既有铁路铁路变形监测点布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8948.9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7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周顺华;王炳龙;宫全美;杨龙才;肖军华;王长丹;陕耀;季昌;邓翔浩;宋福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1B2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穿越既有铁路铁路变形监测点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现场调研,以明确隧道与既有铁路相交的平面、空间关系,确定既有铁路的加固范围;利用有限元软件形成三维数值模拟,得到隧道穿越既有铁路的影响范围,以确定监测区域并建立监控指标;对监测区域按重要性进行等级划分,包括第一监测区域、第二监测区域以及第三监测区域;结合隧道与既有铁路的平面相交关系,对第一监测区域、第二监测区域以及第三监测区域分别布置不同密度的监测点进而形成监测网;根据监测网,布置相应监测设备,以监测隧道穿越既有铁路施工的铁路变形情况。本发明避免了完全凭人为经验布置监测点的现有布置方式,既确保所布置的监测点为列车安全运营起到重要指示作用,又达到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穿越 既有 铁路 变形 监测 布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隧道穿越既有铁路铁路变形监测点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现场调研,以明确隧道与既有铁路相交的平面、空间关系,确定所述既有铁路的加固范围;利用有限元软件形成三维数值模拟,得到所述隧道穿越所述既有铁路的影响范围,以确定监测区域并建立监控指标;对所述监测区域按重要性进行等级划分,包括第一监测区域、第二监测区域以及第三监测区域,所述第一监测区域位于所述既有铁路的主体结构之间的区域,以供监控所述既有铁路及轨道结构的水平位移及沉降,形成直接预警区域,所述加固范围包括平行于所述隧道长度方向的第一加固边缘以及第二加固边缘,所述第二监测区域位于所述主体结构的两外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固边缘以及所述第二加固边缘所相交围合而成的区域,进而形成预警监控的缓冲区域,以供及时反馈施工方并调整施工参数,所述第三监测区域位于所述监测区域内、除所述第一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二监测区域之外的区域,进而形成安全隐患区域;结合隧道与既有铁路的平面相交关系,对所述第一监测区域、所述第二监测区域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区域分别布置不同密度的监测点进而形成监测网;根据所述监测网,布置相应监测设备,以监测隧道穿越既有铁路施工的铁路变形情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3894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