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2457.3 | 申请日: | 2016-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6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华;曾令文;王梦;韩艳云;杨保国;吴文辉;胡志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农业环境安全检测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心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3006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在微孔硅纳米材料中负载大量的亚甲基蓝分子;用赭曲霉毒素A的核酸适配体封闭负载了亚甲基蓝分子的微孔硅纳米材料;加入赭曲霉毒素A样品后,由于其与核酸适配体间发生特异性结合,核酸适配体从微孔硅纳米材料表面脱落,亚甲基蓝分子得以释放。借助丝网印刷电极和便携式电化学检测仪检测上清液中亚甲基蓝的电信号,得出其与赭曲霉毒素A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实现赭曲霉毒素A的间接定量检测。在此基础上,引入酶的信号放大作用。核酸酶加入后选择性破坏赭曲霉毒素A和核酸适配体间形成的G‑四联体结构,赭曲霉毒素A又以游离状态回到溶液中,再次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往复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本方法中的传感器构建过程和检测过程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和试剂,操作简单,灵敏度很高。 | ||
搜索关键词: | 赭曲霉毒素A 核酸适配体 硅纳米材料 亚甲基蓝 微孔 快速检测 灵敏度 检测 电化学检测仪 丝网印刷电极 信号放大作用 特异性结合 选择性破坏 表面脱落 定量检测 关系曲线 联体结构 游离状态 传感器 核酸酶 甲基蓝 上清液 中负载 构建 封闭 释放 引入 重复 | ||
【主权项】:
1.一种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1)在微孔硅纳米材料中负载大量的亚甲基蓝分子,制得负载大量亚甲基蓝分子的微孔硅纳米材料;(2)通过核酸适配体将步骤(1)所得负载了大量亚甲基蓝分子的微孔硅纳米材料封闭;(3)加入赭曲霉毒素A样品和核酸酶的混合溶液;(4)借助丝网印刷电极和便携式电化学检测仪,检测上清液中亚甲基蓝的电信号,间接实现赭曲霉毒素A的定量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浓度正比于亚甲基蓝分子的浓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农业环境安全检测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心实验室),未经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农业环境安全检测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心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3245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