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32457.3 申请日: 2016-12-10
公开(公告)号: CN106706737B 公开(公告)日: 2019-03-26
发明(设计)人: 王利华;曾令文;王梦;韩艳云;杨保国;吴文辉;胡志娟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农业环境安全检测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心实验室)
主分类号: G01N27/30 分类号: G01N27/30;G01N27/26
代理公司: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地址: 430065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核酸适配体 硅纳米材料 亚甲基蓝 微孔 快速检测 灵敏度 检测 电化学检测仪 丝网印刷电极 信号放大作用 特异性结合 选择性破坏 表面脱落 定量检测 关系曲线 联体结构 游离状态 传感器 核酸酶 甲基蓝 上清液 中负载 构建 封闭 释放 引入 重复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在微孔硅纳米材料中负载大量的亚甲基蓝分子;用赭曲霉毒素A的核酸适配体封闭负载了亚甲基蓝分子的微孔硅纳米材料;加入赭曲霉毒素A样品后,由于其与核酸适配体间发生特异性结合,核酸适配体从微孔硅纳米材料表面脱落,亚甲基蓝分子得以释放。借助丝网印刷电极和便携式电化学检测仪检测上清液中亚甲基蓝的电信号,得出其与赭曲霉毒素A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实现赭曲霉毒素A的间接定量检测。在此基础上,引入酶的信号放大作用。核酸酶加入后选择性破坏赭曲霉毒素A和核酸适配体间形成的G‑四联体结构,赭曲霉毒素A又以游离状态回到溶液中,再次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往复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本方法中的传感器构建过程和检测过程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和试剂,操作简单,灵敏度很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孔硅纳米材料、核酸酶循环信号放大和丝网印刷电极的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是由多种曲霉和青霉菌产生的一类化合物,依其发现顺序分别称为赭曲霉毒素A(OTA)、赭曲霉毒素B(OTB)和赭曲霉毒素C(OTC)。它是继黄曲霉毒素后又一个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霉菌毒素。其中毒性最大、分布最广、产毒量最高、对农产品的污染最重、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是OTA。它是一种无色结晶化合物,可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和稀碳酸氢钠溶液,微溶于水,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这种毒素是由多种生长在粮食(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大米和黍类等)、花生、蔬菜(豆类)等农作物上的曲霉和青霉产生的。被动物摄入后,这种毒素主要侵害动物肝脏与肾脏、引起肾脏损伤;大量的毒素也可能引起动物的肠黏膜炎症和坏死,甚至可能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和免疫抑制作用。残留在动物体内的OTA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其在人体内的代谢非常慢,半衰期长达30多天,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作用。因此,多个国家制定了相关的卫生标准。例如,瑞士规定猪和禽配合饲料中OTA的允许量分别不得超过200μg/kg和1000μg/kg。美国也正在制订有关条例。国内GB 2761-2011规定谷物、豆类及其制品中OTA的允许量不得超过5μg/kg。目前,检测OTA的经典和权威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尽管这些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高,但都需要复杂、昂贵的仪器,专业的操作人员,且耗时较长。因此,有必要发展简单、快速、高灵敏、适合现场检测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TA快速检测方法,本方法中的传感器构建过程和检测过程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和试剂,操作简单,灵敏度很高。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OTA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在微孔硅纳米材料中负载大量的亚甲基蓝分子;

(2)通过核酸适配体将负载了大量亚甲基蓝分子的微孔硅纳米材料封闭;

(3)加入OTA样品和核酸酶的混合溶液;

(4)借助丝网印刷电极和便携式电化学检测仪,检测上清液中亚甲基蓝的电信号,间接实现OTA的定量检测;OTA的浓度正比于亚甲基蓝分子的浓度。

其中,步骤(3)因OTA与核酸适配体间很强的特异性结合,核酸适配体从微孔硅纳米材料表面脱落,亚甲基蓝分子得以释放。同时加入核酸酶DNase I,因核酸酶能选择性破坏OTA与适配体间形成的G-四联体结构,OTA又以游离状态回到溶液中,再次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往复,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同时,本发明中所述方法步骤(4)还可以使用血糖仪检测葡萄糖的浓度,来检测OTA的浓度。

优选的,一种OTA快速检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的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农业环境安全检测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心实验室),未经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农业环境安全检测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心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24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