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处理隧道涌水突泥问题的橡胶囊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85983.9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76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强;朱敢平;郑习羽;任宇晓;闫澍旺;岳长喜;郎瑞卿;杨振丹;张立明;王启东;唐扬;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2 | 分类号: | B32B5/02;B32B27/02;B32B27/12;B32B27/30;B32B27/36;B32B27/34;B32B17/02;B32B17/10;B32B17/12;B32B9/02;B32B9/04;B32B1/00;B32B3/2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快速处理隧道涌水突泥问题的橡胶囊生产工艺:制作橡胶囊内胆;用第二纤维复合材料在橡胶囊内胆上散射状粘贴若干条;用第三纤维复合材料以斜角缠绕包裹橡胶囊内胆的直筒段形成第一层加强层;用帘子线网绕长轴方向包裹第一层加强层,然后在外表面整体喷涂聚脲弹性体形成第二层加强层;用第四纤维复合材料包裹第二层加强层形成第三层加强层;用第二纤维复合材料在橡胶囊内胆上散射状粘贴若干条;用第五纤维复合材料整体包裹住直筒段形成第四层加强层;采用帆布或纤维织布防水、耐磨材料制成橡胶囊成品。本发明可用于隧道渗漏、涌水突泥、洪水倒灌等情况,险情发生时将橡胶囊安装到位后向橡胶囊内迅速充水(气),使其膨胀塞满整个隧道,有效防止水体渗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处理 隧道 涌水突泥 问题 橡胶 生产工艺 | ||
【主权项】:
1.一种快速处理隧道涌水突泥问题的橡胶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橡胶囊内胆,所述橡胶囊内胆是由柔性PVC材料的:直筒段(1)及与直筒段(1)直径相同的挡水半球(3)和注气半球(2)采用热合方式制成,在注气半球(2)的中心安装注气口(4),在直筒段(1)分别与挡水半球(3)和注气半球(2)相连的热合缝处粘接一圈幅宽为0.3~0.6米的用于对接缝起加强作用的第一纤维复合材料(5);2)分别用宽度1.0~2.5米、长度大于12米的第二纤维复合材料(6)分别以挡水半球(3)和注气半球(2)的中心点为第二纤维复合材料(6)的中点,散射状粘贴若干条,完全包裹住挡水半球(3)和注气半球(2),所述第二纤维复合材料(6)两端粘接固定在直筒段(1),位于直筒段(1)上的第二纤维复合材料(6)的长度大于等于3米;3)用宽度1.0~3.0米的第三纤维复合材料(7)以斜角缠绕包裹直筒段(1),缠绕搭接处(11)宽度大于等于10cm,并采用热合或粘接方式固定连接,与步骤2)共同形成第一层加强层;4)用幅度为0.8~1.2米的帘子线网(8)绕步骤3)所形成的柔性PVC内胆的长轴方向包裹所述的第一层加强层,然后在外表面整体喷涂聚脲弹性体,厚度小于等于3mm,形成第二层加强层;5)用若干条的幅度为1.0~2.5米的第四纤维复合材料(9)包裹第二层加强层,每一条第四纤维复合材料(9)都是沿第二层加强层长轴方向环绕一圈,且两端的搭接处(12)位于直筒段(1)的中间处,搭接缝大于10cm,采用热合或者粘接方式固定,两条第四纤维复合材料(9)之间的水平接缝处(13)采用热合或粘接方式固定连接,形成第三层加强层;6)重复步骤2);7)用若干条幅度为1.0~2.5米的第五纤维复合材料(10)分别沿直筒段(1)的圆周方向依次缠绕一圈,整体包裹住直筒段(1),相邻的第五纤维复合材料(10)之间垂直搭接缝(14)宽度大于等于10cm,采用热合或粘接方式固定连接,形成第四层加强层;8)采用帆布或kevlar纤维织布防水、耐磨材料编制橡胶囊外层,制成橡胶囊成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学;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8598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复合装饰工程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加强型半导电阻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