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拟南芥茎尖超低温保存后再生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1540.4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3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唯奇;贾艳霞;林亮;袁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N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冷冻再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拟南芥茎尖超低温保存后再生率的方法,主要包括拟南芥茎尖的获取、加载处理、植物微滴玻璃化处理、超低温保存、解冻和卸载处理和恢复培养。此发明方法弥补了超低温保存研究中有关细胞学变化方面的研究空白,同时也为提高植物茎尖超低温保存再生率提供了方法支持,对研究超低温保存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拟南芥 超低温 保存 再生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提高拟南芥茎尖超低温保存后再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消毒处理过的拟南芥种子播种在MS培养基上,经4‑6℃低温处理之后在22‑25℃12h/12h昼夜周期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一周,随后在解剖镜下切割茎尖;(2)选取茎尖,加入20μmol/L的紫杉醇并处理20分钟,标记为T组;(3)加载处理,将T组茎尖放在加载溶液中,25℃下处理18‑25分钟;(4)植物微滴玻璃化处理,在加载溶液处理结束以后,将茎尖转入预冷的PVS2溶液,在冰上处理25‑30分钟;(5)超低温保存,将经过PVS2处理的茎尖转移到无菌铝箔条上并插入液氮中,待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将铝箔条转入冻存管,并放置在液氮中保持30分钟;(6)解冻和卸载处理,将铝箔条从液氮中移出并直接转入卸载溶液中,并在25℃下处理20‑30分钟;(7)恢复培养,将解冻后的茎尖转移到恢复培养基上进行恢复培养,恢复培养的前7天为暗培养;暗培养之后,继续在光照下培养,并定期统计拟南芥茎尖成活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7154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