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受体循环补偿强化吡啶缺氧降解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84960.0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42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东;侯成;沈锦优;王连军;李旺;徐开春;孙秀云;李健生;韩卫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受体循环补偿强化吡啶缺氧降解的方法及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折流板反应区ABR,折流沉淀区,好氧自生动态膜反应区DMBR。ABR反应区包括三个串联的格室,ABR反应区出水通过折流沉淀区溢流进入DMBR反应区。DMBR反应区底部设有曝气装置,膜组件采用价格低廉的尼龙网作为膜基材。本发明采用的吡啶的降解的方法中,ABR反应区中吡啶降解释放的NH4+和剩余吡啶进入DMBR反应区,发生硝化及剩余吡啶的完全降解后,生成的NO3‑回流至ABR反应区中,作为电子受体强化吡啶的缺氧降解,同时利用吡啶及其降解产物发生反硝化脱氮;膜组件中自生动态膜有效的截留硝化细菌,保证了硝化效率并保障出水水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受体 循环 补偿 强化 吡啶 缺氧 降解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电子受体循环补偿强化吡啶缺氧降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反应器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折流板反应区(13)、折流沉淀区(5)和自生动态膜反应区(9),三个区域彼此相连通;所述的反应器本体外设置恒温水浴夹层(2);所述的折流板反应区(13)包括被折流板(3)分隔的三个串联的格室,且每个格室顶部均添有多面空心球填料(4);所述的折流沉淀区底部与折流板反应区(13)相通,其上部与自生动态膜反应区(9)相通;所述自生动态膜反应区(9)内设置了膜组件(7)和曝气装置(8);该装置设有连接自生动态膜反应区(9)与折流板反应区(13)的回流管(10),回流管(10)两端分别连接进水管(14)与出水管(1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8496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