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芯片堆叠式的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05010.4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98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铭瑞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373;H01L23/47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9 | 代理人: | 曹明兰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芯片堆叠式的散热装置,包括基板和成型在基板上的矩形的框体,框体的内壁上成型有多道台阶,台阶上固定有“匚”字形的冷却液管,冷却液管的一端成型有进液管、另一端成型有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均穿出框体的侧壁并通过缓冲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缓冲连接管外套设有多个环形的石墨散热片,冷却液管的侧壁上连接有多个导热陶瓷柱,导热陶瓷柱的一端伸入冷却液管内,导热陶瓷柱上架设有IC芯片;框体的顶端设有封盖,封盖的底面左右两侧成型有卡置块,框体的顶端左右两侧成型有与卡置块配合的卡槽,卡置块的底部固定有铁制块,卡槽的内壁上固定有与铁制块配合的磁铁块。本发明能实现快速散热,延长多芯片的使用寿命。 1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框体 冷却液管 导热陶瓷 卡置 多芯片堆叠 散热装置 左右两侧 出液管 进液管 连接管 侧壁 封盖 缓冲 基板 内壁 铁制 石墨散热片 快速散热 使用寿命 磁铁块 多芯片 穿出 底面 卡槽 伸入 配合 架设 | ||
所述框体(20)的内壁上成型有多道台阶(21),所述台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触点(22),所述触点通过导线(30)与针脚(31)电连接,所述针脚(31)固定在基板(10)上,台阶(21)上除触点(22)外的部分侧壁上固定有“匚”字形的冷却液管(40),所述冷却液管的一端成型有进液管(41)、另一端成型有出液管(42),所述进液管(41)和出液管(42)均穿出框体(20)的侧壁并通过缓冲连接管(50)连接在一起,所述缓冲连接管外套设有多个环形的石墨散热片(60),冷却液管(40)的侧壁上连接有多个导热陶瓷柱(70),所述导热陶瓷柱的一端伸入冷却液管(40)内,导热陶瓷柱(70)与冷却液管(40)之间设有密封圈(71),导热陶瓷柱(70)上架设有IC芯片(80),所述IC芯片的一端与台阶(21)上的触点(22)电连接;
所述框体(20)的顶端设有封盖(90),所述封盖的底面左右两侧成型有卡置块(91),框体(20)的顶端左右两侧成型有与所述卡置块(91)配合的卡槽(23),卡置块(91)的底部固定有铁制块(101),所述卡槽(23)的内壁上固定有与所述铁制块(101)配合的磁铁块(102),封盖(90)的底面前后两侧成型有多个定位柱(92),框体(20)的顶端前后两侧成型有与所述定位柱(92)配合的定位孔(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堆叠式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管(40)的侧壁上均匀成型有多个连接孔(43),所述导热陶瓷柱(70)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43),所述密封圈(71)紧贴连接孔(43)的内壁与导热陶瓷柱(70)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堆叠式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连接管(50)呈“匚”字形,缓冲连接管(50)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41)和出液管(42)连接,所述石墨散热片(60)均匀套设在缓冲连接管(50)上,石墨散热片(60)的内壁紧贴缓冲连接管(50)的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堆叠式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陶瓷柱(70)的上端面与触点(22)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堆叠式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置块(91)的底面成型有安置槽(911),所述铁制块(101)固定在所述安置槽(911)内,所述卡槽(23)的内壁上成型有与安置槽(911)配合的凸出的安置块(231),所述磁铁块(102)固定在所述安置块(231)的顶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堆叠式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20)的一侧侧壁上成型有进液孔、另一侧侧壁上成型有出液孔,所述进液管(41)插套在所述进液孔内,所述出液管(42)插套在所述出液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堆叠式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20)的顶端前侧和后侧分别成型有3个所述定位孔(24),所述封盖(90)的底面前侧和后侧分别成型有3个所述定位柱(9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堆叠式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30)嵌置在框体(20)内部,所述针脚(31)固定在基板(10)底部的前后两侧。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铭瑞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铭瑞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0501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