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薄膜材料残余应力的在线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04449.5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48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顾一帆;周再发;黄庆安;李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导电薄膜材料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及其对应的测量装置。本发明利用静电驱动Pull‑in(吸合)原理设计测量结构,并通过采用同步加工控制两个测量件的参数的关联性,通过限制两个测量件总应变能的相关参数,进而约束其总应变能的偏微分方程组,通过求解偏微分方程组的方式得到两测量件未知的残余应力σ0和杨氏模量E数值。本发明通解决了未知材料参数、未知残余应力的大小和正负(张应力或压应力)情况下无法对导电薄膜材料进行的实时测量的难题。具有测量结构简单、电信号加载和测量简便、计算方法稳定、测量效率高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薄膜 材料 残余 应力 在线 测量方法 测量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导电薄膜材料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第一步,将长度为L1、宽度为W、厚度为H的第一测量件(104‑1)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极(103‑1)的上方,第一测量件(104‑1)与第一驱动电极(103‑1)之间间隔一层空气间隙;将长度为L2的、宽度为W、厚度为H的第二测量件(104‑2)安装在第二驱动电极(103‑2)的上方,第二测量件(104‑2)与第二驱动电极(103‑2)之间间隔一层空气间隙;第二步,向第一驱动电极(103‑1)施加缓慢增大的驱动电压,并实时监测第一驱动电极(103‑1)与第一测量件(104‑1)之间的电阻值,当第一驱动电极(103‑1)与第一测量件(104‑1)之间的电阻值跳变为有限值时,记录跳变瞬间第一驱动电极(103‑1)上所施加的驱动电压为第一纵向吸合电压UPI1;第三步,向第二驱动电极(103‑2)施加缓慢增大的驱动电压,并实时监测第二驱动电极(103‑2)与第二测量件(104‑2)之间的电阻值,当第二驱动电极(103‑2)与第二测量件(104‑2)之间的电阻值跳变为有限值时,记录跳变瞬间第二驱动电极(103‑2)上所施加的驱动电压为第二纵向吸合电压UPI2;第四步,对第一测量件和第二测量件分别进行准静态的能量法分析:P=Pϵ+Pe=E·w2∫-h2h2(∫-l2-2lϵtotal2dx)dz+ϵe·w·U22·∫-l22l1g0-ωdxϵtotal=ϵbending+ϵstretching+ϵresidual=-z·d2ωdx2+12l∫-l22l(dωdx)2dx+σ0Eω=c2·(1+cos(2πxl)),]]>其中,εe为空气的介电常数,w为测量件的宽度,U为施加的电压,g0为测量件与驱动电极之间空气间隙的厚度,x为测量件长度方向上的位置,l为测量件的总长度,z为在测量件厚度方向上的位置,σ0为残余应力,E为杨氏模量,ω为挠度函数,c为测量件中心位置的挠度;将第一、第二测量件的宽度W带入试件的宽度w,将第一纵向吸合电压UPI1和第二纵向吸合电压UPI2分别带入施加的电压U,将第一测量件的长度L1和第二测量件的长度L2分别带入测量件的总长度l;第五步,根据第四步的公式带入求解下面的偏微分方程组:dP1dc1=0,d2P1dc12=0dP2dc2=0,d2P2dc22=0]]>其中,下标1代表第四步的公式带入第一测量件参数所得到的方程,下标2代表第四步的公式带入第二测量件参数所得到的方程;根据初始的驱动电压为0得到初始的测量件中心位置的挠度为:求解计算上述偏微分方程组得到残余应力σ0和杨氏模量E。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0444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系数测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平面扭转式微冲量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