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零部件的后处理喷丸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51602.5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02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任万飞;林洁琼;马松彪;孙立华;王浩;韩振宇;卢明明;李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5/00;B24C7/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3D打印零部件的后处理喷丸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属于3D打印的后处理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气泵装置、喷丸工作装置、加热处理装置、零部件后处理装置以及支架支撑装置,方法分为五个步骤。本发明实现了3D打印零部件后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不仅减轻了劳动力,而且提高了3D打印零部件后处理的效率,节省了大量时间。本发明以自动化喷射高温玻璃珠的方式取代了人工表面抛光来处理3D打印零部件的方式,使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减小,强度增大,并且降低了危险性。使用本发明抛光后,器件各处亮度系数保持均匀,不易留下水印。本发明是在传统的铝合金喷丸机设备上添加新结构改进设计的,改造加工成本低,制造过程和工艺流程的继承性好。 | ||
搜索关键词: | 后处理 零部件 打印 喷丸装置 抛光 自动化 加热处理装置 支架支撑装置 表面粗糙度 后处理装置 高温玻璃 工作装置 亮度系数 气泵装置 人工表面 制造过程 工艺流程 传统的 铝合金 喷丸机 新结构 减小 喷丸 水印 喷射 加工 改进 改造 | ||
【主权项】:
1.一种3D打印零部件的后处理喷丸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气泵装置(1)、喷丸工作装置(2)、加热处理装置(3)、零部件后处理装置(4)以及支架支撑装置(5),所述气泵装置(1)包括导气管(101)、储气瓶(102)、基座(103)、气泵(104)和三通Ⅰ(105);所述喷丸工作装置(2)包括加压罐(201)、喷射物胶管(202)、喷射物入口(203)、喷枪(204)、三通Ⅱ(205)和锥阀;所述加热处理装置(3)包括加热管(301)以及电热元件;所述零部件后处理装置(4)包括空心曲轴(401)、有机玻璃圆柱筒(402)和零部件入口(403);所述支架支撑装置(5)包括支撑底部支座(501)以及轴承(502);所述气泵(104)通过导气管(101)与储气瓶(102)连接;所述储气瓶(102)通过基座(103)支撑并固定,储气瓶(102)与导气管(101)连接;所述导气管(101)与三通Ⅰ(105)的进口端连接;所述三通Ⅰ(105)的一个出口通过导气管(101)与加压罐(201)连接,三通Ⅰ(105)的另一个出口通过导气管(101)与三通Ⅱ(205)连接;所述加压罐(201)的上部设置有喷射物入口(203),加压罐(201)内部安装有锥阀,加压罐(201)的下部为倒锥形,加压罐(201)的下部与三通Ⅱ(205)连接;所述三通Ⅱ(205)通过喷射物胶管(202)与喷枪(204)固定连接;所述喷射物入口(203)为玻璃珠添加口,玻璃珠与加压罐(201)内的压缩空气混合后压出至喷射物胶管(202);所述加热管(30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电热元件;所述加热管(301)套装在喷射物胶管(202)的外部;所述空心曲轴(401)与喷枪(204)固定连接,空心曲轴(401)穿过有机玻璃圆柱筒(402)的中心后与轴承(502)连接;所述有机玻璃圆柱筒(402)上设置有零部件入口(403);所述底部支座(501)通过轴承(502)与有机玻璃圆柱筒(402)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业大学,未经长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5160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玻璃专用磨轮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可全方位打磨的数控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