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维指数信号数据补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2290.9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2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屈小波;应佳熙;郭迪;陈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7/556 | 分类号: | G06F7/556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高维指数信号数据补全方法,涉及高维数据的预测和补全方法。根据张量平行因子分解对高维指数信号建模;建立一种基于张量平行因子分解的高维数据补全模型;求解基于张量平行因子分解的高维数据补全模型;数据后处理,对求解获得的高维指数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即得到补全后的高维指数信号频谱。精度高,可以从少量的数据中补全出完整的信号。在实际应用中,若目标函数可以建模成指数函数的高维信号,则可以通过采用高维指数信号补全方法,实现利用少量的数据补全获得完整的信号,从而达到克服采样设备限制,降低采样时间,提高频谱分辨率的目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数 信号 数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高维指数信号数据补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张量平行因子分解对高维指数信号建模,其具体方法如下:N维指数信号根据张量平行因子分解表示成其中表示向量外积,列向量称为模式向量,r=1,2,…,R;i=1,2,…,N,并且符合指数函数,R取正整数,简洁的算子形式表示为:其中i=1,2,…,N;符号“T”表示求矩阵的转置;符号表示tucker算子;2)建立一种基于张量平行因子分解的高维数据补全模型,其具体方法如下:测量得到的含有数据丢失的N维指数信号Y,建立一种基于张量平行因子分解的高维数据补全模型为:其中,Q表示带有数据丢失的采样算子,确定数据丢失的位置,Pr(k)U表示取出矩阵(k)U的第r行向量,RPr(k)U表示把向量Pr(k)U排列成汉克尔矩阵,||RPr(k)U||*表示求矩阵RPr(k)U的核范数,即对矩阵RPr(k)U的奇异值求和;表示对张量求弗罗贝尼乌斯范数,即求张量各元素的平方和;λ是正则化参数,λ>0,用于权衡和两项的重要性;参数R为正整数,取信号在频域上预期谱峰个数的2~5倍;3)求解基于张量平行因子分解的高维数据补全模型,其具体方法如下:求解公式(2)中的最优化问题,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引入中间变量(k)Zr=RPr(k)UT和拉格朗日乘子(k)Dr,k=1,…,N;r=1,…,R,根据下式迭代更新变量:(k)U(t+1)=(Σr=1RβPr*R*RPr+λ(k)G*(k)Q*(k)Q(k)G)-1(Σr=1RβPr*R*(k)Zr-Pr*R*(k)Dr+λ(k)G*(k)Q*Y(k))---(3)]]>Zr(t+1)(k)=S1/β(RPr(k)U+D(k)rβ)---(4)]]>Dr(t+1)(k)=Dr(t)(k)+τ(RPr(k)U(t)-Zr(t)(k))---(5)]]>其中(k)U(t+1),和分别表示变量(k)U,(k)Zr和(k)Dr在第t+1次迭代时的值;符号“*”表示求矩阵的共轭转置;符号“‑1”表示求矩阵的逆;(k)G=(N)UT·…·(k+1)UT·(k‑1)UT·…·(1)UT,“·”表示Khatri‑Rao积;矩阵X(k)和Y(k)分别表示张量X和Y的纵向展开的Kolda矩阵化;(k)Q表示带有数据丢失的采样算子,并且采样得到的数据(k)QX(k)与QX相同;表示奇异值收缩算子;参数β和τ是正数并取1;当达到迭代停止准则时,迭代停止;迭代停止准则设定为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k)U,k=1,…,N,在相邻两次迭代中的误差||(k)U(t+1)‑(k)U(t)||F小于设置的阈值η,η取值大于0;当迭代停止时,根据公式(1)得到完整的高维指数信号;4)数据后处理,具体方法是对求解获得的高维指数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即得到补全后的高维指数信号频谱。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6229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成自定义xml文件的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车载终端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