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的铜纳米簇及检测自来水中游离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68793.X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5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明;唐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保护的铜纳米簇检测游离氯的新方法。具体检测方法是:将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的铜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在pH 6.0的条件下检测自来水中游离氯的含量。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的铜纳米簇的制备是将乙酸铜、聚乙烯吡咯烷酮及甲醛混合后,用适量纯水定容至30 mL后,在180°C下反应11 h后即得铜纳米簇。该方法测定游离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操作简单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吡咯烷酮 保护 纳米 检测 自来 水中 游离 方法 | ||
【主权项】:
1.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的铜纳米簇检测自来水中游离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保护的铜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在pH 6.0 的条件下检测自来水游离氯的含量,具体过程:(1)建立工作曲线,获得线性回归方程:将30 μL的1 mM铜纳米簇和500 μL PH=6.0的0.1M 柠檬酸-0.2M 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混合,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标准溶液后定容至10 mL,使定容后的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在1 – 30 μM的范围内,进行荧光测定,随着次氯酸钠浓度增大,430 nm 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以次氯酸钠浓度为横坐标,相对荧光强度(F0-F)/F0为纵坐标,得到测定次氯酸钠浓度的工作曲线,在1-30 μM 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F0-F)/F0=0.0092C+0.0513,其中C 的单位为μM;(2) 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自来水样中游离氯浓度:将30 μL 的1mM 铜纳米簇溶液,500μL PH=6.0的0.1M 柠檬酸-0.2M 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以及1.5 mL 自来水样混合,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标准溶液后定容至10 mL,使定容后的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在1 – 30μM的范围内,进行荧光测定,并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浓度C;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的铜纳米簇采用水热法合成,制备过程是将6mg 乙酸铜、3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和30%甲醛溶液混合,用超纯水定容至30mL,于180℃反应11h 后获得铜纳米簇,其浓度为1mM,甲醛溶液的量为10-30m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6879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