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的铜纳米簇及检测自来水中游离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68793.X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5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明;唐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吡咯烷酮 保护 纳米 检测 自来 水中 游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保护的铜纳米簇检测游离氯的新方法。具体检测方法是:将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的铜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在pH 6.0的条件下检测自来水中游离氯的含量。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的铜纳米簇的制备是将乙酸铜、聚乙烯吡咯烷酮及甲醛混合后,用适量纯水定容至30 mL后,在180°C下反应11 h后即得铜纳米簇。该方法测定游离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操作简单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的铜纳米簇及其在游离氯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次氯酸广泛用于家用漂白剂、饮用水消毒剂以及冷却水处理中,当其浓度过低时,不足以杀死病毒和细菌来保证饮用水水质,然而,浓度过高时将会引发神经衰退、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高选择性及高灵敏度的方法来检测次氯酸。目前用于游离氯检测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有机荧光探针,然而这些探针往往水溶性差,容易自氧化或者光漂白,此外复杂的合成路线也制约了它们的实际应用。
目前,已有各种铜纳米簇的合成方法,还原剂主要用强还原剂如硼氢化钠及抗坏血酸,保护剂主要用蛋白质、核酸、多肽等,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但还没有发现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保护的铜纳米簇材料用于自来水中游离氯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探针的不足,提出一种检测自来水中游离氯的新方法,通过水热法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保护的铜纳米簇,这种材料表现出优越的稳定性,检测游离氯时,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合成方法简单且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出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的铜纳米簇,其采用水热法合成,制备过程是将6mg乙酸铜、适量聚乙烯吡咯烷酮和30%甲醛溶液混合,用超纯水定容至30mL,于180℃反应11h后获得铜纳米簇,其浓度为1mM;放于4℃冰箱保存。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量为1-9mg,甲醛溶液的量为10-30mL。聚乙烯吡咯烷酮优选采用PVP-K3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上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的铜纳米簇检测自来水中游离氯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将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的铜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在pH 6.0的条件下检测自来水游离氯的含量,具体过程:
(1)建立工作曲线,获得线性回归方程:将30μL的1mM铜纳米簇和500μL0.1M柠檬酸-0.2M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pH 6.0)混合,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30μM浓度范围)的次氯酸钠标准溶液后定容至10mL,进行荧光测定,随着次氯酸钠浓度增大,430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以次氯酸钠浓度为横坐标,相对荧光强度(F
(2)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自来水样中游离氯浓度:将30μL的1mM铜纳米簇溶液,500μL 0.1M柠檬酸-0.2M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pH 6.0)以及1.5mL自来水样混合,在1-30μM浓度范围内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标准溶液定容至10mL,进行荧光测定,并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浓度C。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的铜纳米簇在游离氯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经过选择性实验表明,常见共存离子以及过氧化氢等不干扰铜纳米簇对游离氯的测定。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探针材料合成简单;
2、探针材料体现出优越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87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