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切式双边剪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3616.0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3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季慧玲;高胡鹤;李新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6 | 分类号: | C22C38/46;C21D9/22;C21D1/28;C21D1/18;B23D35/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4111 | 代理人: | 阮爱农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切式双边剪及其制造方法,其材质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40‑0.65%,Si0.15‑0.35%,Mn0.60‑0.80%,Ni3.50‑6.00%,Cr2.5‑4.00%,Mo1.50‑2.50%,V2.00‑3.50%,S≤0.02%,P≤0.025%,且Cr+Mo≥4%,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本发明滚切式双边剪的制造方法,其步骤为冶炼→铸锭→锻造→退火→粗加工→预处理工艺(正火+高温回火)→半精加工→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精加工。本发明滚切式双边剪可以满足HG980、HG108、X80等高强度中厚板生产的需求,提高双边剪剪切质量和剪切吨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切式 双边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滚切式双边剪,材质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41‑0.61%,Si:0.20‑0.30%,Mn:0.60‑0.70%,Ni:4.00‑5.50%,Cr:2.50‑3.50%,Mo:1.60‑2.50%,V:2.00‑3.50%,S≤0.02%,P≤0.02%,且Cr%+Mo%≥4%,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其制造方法为:冶炼→铸锭→锻造→退火→粗加工→正火+高温回火→半精加工→淬火+回火→精加工:(1)冶炼的具体工艺为:将原材料装入电炉中进行冶炼,冶炼时的温度为1520‑1540℃;(2)铸锭的具体工艺为:将步骤(1)得到的材料通过电渣熔铸法得到铸锭;(3)、锻造的具体工艺为:将步骤(2)得到的铸锭进行锻打,加热温度为1170‑1190℃,始锻温度为1000‑1050℃,终锻温度为≥850℃,锻后坑冷;(4)退火的具体工艺为:将步骤(3)得到的锻件毛坯在退火炉的温度≤300℃下装入炉中,在660‑690℃的温度下保温4‑7小时后,随炉冷至400℃以下,然后出炉空冷,锻件的硬度为HB280‑290;(5)粗加工:将步骤(4)得到的锻件进行粗加工,按图纸的要求留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加工余量;(6)正火+高温回火的具体工艺为:将步骤(5)得到的滚切式双边剪在退火炉的温度≤300℃进炉,升温速率为10℃/min,升到550℃保温2‑3小时,继续升温至750℃保温2‑3小时,升温至850‑880℃保温2‑4小时后,出炉空冷至300℃以下,组织为马氏体+细小弥散碳化物,锻件的硬度为HRC59‑60;然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590‑630℃温度保温3‑6小时,进行高温回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弥散碳化物,锻件的硬度为HB290‑300;(7)半精加工:将步骤(6)得到的滚切式双边剪进行半精加工,按图纸的要求留精加工的加工余量;(8)淬火+回火的工艺为:将经步骤(7)半精加工得到的滚切式双边剪在≤300℃的温度下进炉,在450‑500℃的温度下保温0.5‑1.5小时后,升温至680‑720℃保温0.5‑1.5小时后,升温至870‑920℃保温0.5‑1.5小时后油淬,硬度为HRC60‑61;然后在180‑250℃保温6‑8小时后,进行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弥散碳化物,硬度为HRC55‑57;(9)精加工:将步骤(8)得到的滚切式双边剪进行精加工,符合图纸的最终产品的要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7361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