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自循环化学合成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2603.5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0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开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2 | 分类号: | B01J8/02;C01C1/04;F28D7/00;C07C31/04;C07C29/152;C07C43/04;C07C4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分体式自循环化学合成器,涉及一种化学合成反应器,由热交换器和反应器构成自循环系统,其中,热交换器由下降管和外壳组成,外壳的内空间构成冷却室,下降管设置在冷却室中;反应器由上端头、壁体、下端头、气液分离器)、集气罩和预热室组成,上端头安装在壁体的上端口,下端头安装在壁体的下端口,上端头与壁体的中段及上段围成的内空间构成反应室,下端头与壁体的下段围成的内空间构成气液分离室,反应室与气液分离室之间有隔板进行隔离,隔板上有循环气输入口。本实用新型由化学合成器自己在内部等压条件形成自动循环,并及时分离出目标产物,使原料气只需通过一次压缩就能全部合成为目标产物,以大幅降低电能消耗和提高催化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循环 化学 合成器 | ||
【主权项】:
一种分体式自循环化学合成器,其特征是由热交换器和反应器构成自循环系统,其中,热交换器由下降管和外壳(30)组成,外壳(30)的内空间构成冷却室(Ⅴ),下降管设置在冷却室(Ⅴ)中,下降管的上端管口从冷却室(Ⅴ)的顶部穿出后连接到输入接口a(32)上,下降管的下端管口从冷却室(Ⅴ)的底部穿出后连接到输出接口a(25)上,冷却室(Ⅴ)的下部有输入接口b(26)接入,冷却室(Ⅴ)的上部有输出接口b(31)接出;反应器由上端头(1)、壁体(4)、下端头(18)、气液分离器(17)、集气罩(15)和预热室(Ⅱ)组成,上端头(1)为圆盘体结构,壁体(4)为圆筒体结构,下端头(18)为圆弧底结构,上端头(1)安装在壁体(4)的上端口,下端头(18)安装在壁体(4)的下端口,上端头(1)与壁体(4)的中段及上段围成的内空间构成反应室(Ⅰ),下端头(18)与壁体(4)的下段围成的内空间构成气液分离室(Ⅲ),反应室(Ⅰ)与气液分离室(Ⅲ)之间有隔板(11)进行隔离,隔板(11)构成反应室(Ⅰ)的底壁,隔板(11)上有循环气输入口(9);气液分离器(17)、集气罩(15)和预热室(Ⅱ)设置在气液分离室(Ⅲ)中,集气罩(15)在气液分离器(17)的上方,集气罩(15)的上方为预热室(Ⅱ),预热室(Ⅱ)内有加热盘管(13),集气罩(15)的内空间构成集气室(Ⅳ),集气罩(15)的顶部通过连通管b(16)连接到预热室(Ⅱ)的入口,预热室(Ⅱ)的出口通过连通管a(12)连接到循环气输入口(9);气液分离室(Ⅲ)的上部有输入接口c(23)接入,气液分离室(Ⅲ)的下部构成集液区,集液区的底部有产物出口(20)接出;反应室(Ⅰ)的下部有催化剂卸料出口(10)接出,反应室(Ⅰ)的上部有输出接口c(34)接出;反应室(Ⅰ)上部的输出接口c(34)连接到热交换器的输入接口a(32),热交换器的输出接口a(25)连接到气液分离室(Ⅲ)上部的输入接口c(23),在热交换器的输出接口a(25)与气液分离室(Ⅲ)上部的输入接口c(23)之间的连接管道上有原料补气接口(22)接入;反应室(Ⅰ)的上部通过输出接口c(34)和热交换器的输入接口a(32)连通到热交换器的下降管内空间,下降管的内空间通过输出接口a(25)和气液分离室(Ⅲ)上部的输入接口c(23)连通到气液分离室(Ⅲ),气液分离室(Ⅲ)由集气室(Ⅳ)通过连通管b(16)连通到预热室(Ⅱ),预热室(Ⅱ)通过连通管a(12)和循环气输入口(9)连通到反应室(Ⅰ)的下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852603.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