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刀鲚林氏异钩铗虫的检测及驱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1777.6 | 申请日: | 2013-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4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徐钢春;聂志娟;顾若波;徐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8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刀鲚林氏异钩铗虫的检测及其驱除方法,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与分子遗传相结合方法,对寄生刀鲚的异钩铗虫进行种属鉴定,进而采取相应的驱除方法。首先,镜检显示,初步判定;然后分子遗传扩增28S rRNA基因5′端部分序列,测定林氏异钩铗虫28s序列,经比对分析,即可准确鉴定此寄生虫为林氏异钩铗虫。鉴定完毕后,用1mg/L浓度的甲苯咪唑全池泼洒,72小时后,虫体可脱落、死亡;同时,还要及时换水50%-60%,排出脱落的虫卵,防止以后复发。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受季节、环境限制,直接以DNA的形式在寄生虫的各个组织和发育时期均可检测到;检测技术方法简便,成本低廉;驱除方法简便易掌握。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子 标记 技术 刀鲚林氏异钩铗虫 检测 驱除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刀鲚林氏异钩铗虫的检测及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与分子遗传相结合方法,对寄生刀鲚的异钩铗虫进行种属鉴定;首先,镜检显示:虫卵阶段卵两端具有较长的极丝;虫体阶段含有四对不对称的后吸器,具短柄,其中一侧的前2个开放几丁质吸铗明显大于其余6个封闭的吸铗,虫体尾部带有二对尖锐的弯钩;然后分子遗传扩增28S rRNA基因5′端部分序列,测定林氏异钩铗虫28s序列,经比对分析,即可准确鉴定此寄生虫为林氏异钩铗虫;鉴定完毕后,用lmg/L浓度的甲苯咪唑全池泼洒,72小时后,虫体可脱落、死亡;同时,还要及时换水50%‑60%,排出脱落的虫卵,防止以后复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5177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