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莫勒菌中提取双苯恶庚因-11(6H)酮-1,10-二羟基,3 -甲基-7,8-二甲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2047.1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4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邱君志;李小霞;费姣;毛丽慧;郭庆丰;何肖云;涂洁;邱云锋;张伟;谢小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7/08 | 分类号: | C12P17/08;C07D321/10;A61P35/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莫勒菌中提取双苯恶庚因-11(6H)酮-1,10-二羟基,3-甲基-7,8-二甲氧的方法,包括:1)活化菌株;2)初级培养;3)次级培养;4)减压抽滤得到菌丝体,菌丝体恒温干燥;5)研磨,过筛;6)多次进行200~300目硅胶柱层析,得到的流分旋蒸浓缩,氯仿洗出,自然挥干,甲醇重结晶,得产品。本发明以繁殖快、周期短的真菌为材料,成本低,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无需昂贵的仪器,通过多次进行硅胶柱层析,得到一种新化合物双苯恶庚因-11(6H)酮-1,10-二羟基,3-甲基-7,8-二甲氧,通过对人类胃癌细胞株BGC823进行活性测定,得到的数据说明该种新化合物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莫勒菌中 提取 双苯恶庚 11 10 羟基 甲基 二甲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从莫勒菌中提取双苯恶庚因-11(6H)酮-1,10-二羟基,3 -甲基-7,8-二甲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莫勒菌活化后,取菌块接种PDB培养基中,在160r/min、25℃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即初级培养,按10%接种量再次转接到PDB培养基中,继续在160r/min、25℃条件下连续培养28天即次级培养;(2)减压抽滤得到菌丝体,菌丝体在40℃下恒温干燥后研磨成粉状,过筛,用乙酸乙酯浸泡,超声,重复3次;合并浸泡液,旋蒸得菌丝体浸膏;(3)将菌丝体浸膏上200~300目硅胶柱,进行粗分;先用石油醚洗脱,之后换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积比=10:1洗脱,收集该部位洗脱液,旋蒸浓缩;(4)将步骤(3)得到的浓缩物继续上200~300目硅胶柱,以石油醚:丙酮体积比=25:1梯度洗脱,收集石油醚:丙酮体积比=20:1部位洗脱液,旋蒸浓缩;(5)将步骤(4)得到的浓缩物进一步上200~300目硅胶柱,先以石油醚洗脱,之后换石油醚:丙酮体积比=20:1梯度洗脱,最后以二氯甲烷:丙酮体积比=10:1梯度洗脱,收集二氯甲烷:丙酮体积比=1:1部位洗脱液,旋蒸浓缩,氯仿洗出,自然挥干,甲醇重结晶,即得到双苯恶庚因-11(6H)酮-1,10-二羟基,3 -甲基-7,8-二甲氧,结构式如下:
。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4204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