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高能电子和质子的探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1438.2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4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把得东;杨生胜;薛玉雄;安恒;石红;杨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29/00 | 分类号: | G01R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付雷杰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高能电子和质子的探测方法,属于空间带电粒子探测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所述探测器由探头、铜质外壳和底座组成,其中探头主要由挡光片S1、传感器D1、闪烁体D2、反符合闪烁体S2、光电倍增管和前置处理电路板组成;所述信号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成形电路、第一主放大器、第二主放大器、第二成形电路、相加电路、对数相加电路、第一峰值保持电路、第一脉冲幅度分析器、第一计数电路、第二计数电路、第二脉冲幅度分析器、第二峰值保持电路、第三主放大器和第三成形电路。所述方法能探测电子和质子的能量,准确鉴别质子和电子;用该方法研制的探测器体积和功耗小、计数率高,可应用于空间带电粒子的探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高能 电子 质子 探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空间高能电子和质子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1‑10);所述探测器由探头、铜质外壳(1‑18)和底座(1‑15)组成,其中探头主要由挡光片S1(1‑2)、传感器D1(1‑4)、闪烁体D2(1‑7)、反符合闪烁体S2(1‑6)、光电倍增管(1‑9)和前置处理电路板(1‑13)组成,其中,反符合闪烁体S2(1‑6)包裹在传感器D1(1‑4)和闪烁体D2(1‑7)周围;挡光片S1(1‑2)为厚400μm的铝箔;传感器D1(1‑4)是厚100μm的金硅面垒型探测器,带电粒子在其中沉积的能量为ΔE1;闪烁体D2(1‑7)是高10㎝的圆柱形闪烁体,带电粒子在其中沉积的能量为ΔE2;反符合闪烁体S2(1‑6)由两块完全一样的剖面为L型的塑料闪烁体左右对称紧密对接在一起,形成上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其内径与闪烁体D2(1‑7)直径相配合;反符合闪烁体S2(1‑6)顶部内侧开有环形凹槽,内壁开有凹槽;将具有凹槽的底座(1‑15)固定在航天器或卫星的指定位置上,支撑弹片(1‑14)放置在底座(1‑15)凹槽内最底部,前置处理电路板(1‑13)置于支撑弹片(1‑14)上方,光电倍增管(1‑9)置于前置处理电路板(1‑13)上方,支撑弹片(1‑14)、前置处理电路板(1‑13)和光电倍增管(1‑9)的直径都与底座(1‑15)凹槽直径吻合,保证支撑弹片(1‑14)、前置处理电路板(1‑13)和光电倍增管(1‑9)抵触连接,光电倍增管(1‑9)上端与底座(1‑15)凹槽上端处于同一高度;反符合闪烁体S2(1‑6)置于光电倍增管(1‑9)上方,并通过光耦合剂与光电倍增管(1‑9)紧密接触;圆形光屏蔽层(1‑8)置于反符合闪烁体S2(1‑6)内的底部,其直径与反符合闪烁体S2(1‑6)内径相配合,厚度根据实际需要,使闪烁体D2(1‑7)产生的信号不能进入反符合闪烁体S2(1‑6);闪烁体D2(1‑7)置于光屏蔽层(1‑8)上方,其直径与反符合闪烁体S2(1‑6)内径相配合;闪烁体D2(1‑7)侧面安装光电二极管(1‑19),光电二极管(1‑19)位于反符合闪烁体S2(1‑6)内壁凹槽中,所述凹槽的尺寸与光电二极管(1‑19)相配合;传感器D1(1‑4)上方与环状的传感器D1上电极(1‑3)固连,下方与环状的传感器D1下电极(1‑21)固连;传感器D1上电极(1‑3)与顶部凹槽上端水平,传感器D1下电极(1‑21)与顶部凹槽下端抵触;绝缘片(1‑22)放置在传感器D1上电极(1‑3)上方,挡光片S1(1‑2)置于绝缘片(1‑22)上方;将上端开口的圆筒形铜质外壳(1‑18)安装在探头外部,与底座(1‑15)固连,挡光片S1(1‑2)通过紧固弹片(1‑23)与铜质外壳(1‑18)上端保持紧密固定;铜质外壳(1‑18)内径与底座(1‑15)凹槽外径相吻合,以能够紧密安装为准;铜质外壳(1‑18)上端开口尺寸与望远镜张角有关,开口处截面为斜面;反符合闪烁体S2(1‑6)通过一对或一对以上的紧固环(1‑5)与铜质外壳(1‑18)固定;所述反符合闪烁体S2(1‑6)在与传感器D1(1‑4)、光电二极管(1‑19)相应的位置分别开有通孔用来穿过信号电缆(1‑20),底座(1‑15)凹槽的壁面上也开有通孔用来穿过信号电缆(1‑20),使传感器D1(1‑4)、光电二极管(1‑19)与前置处理电路板输入端(1‑16)相连;前置处理电路板输出端(1‑12)引出电缆穿过底座(1‑15)凹槽的壁面、铜质外壳(1‑18)后与信号处理系统(1‑10)相连;前置处理电路板(1‑13)包括第一前置放大器(2‑1)、第二前置放大器(2‑7)和第三前置放大器(2‑17);工作方式步骤如下:步骤一,入射粒子进入探测器内部,在传感器D1(1‑4)上产生脉冲电荷信号,在闪烁体D2(1‑7)和反符合闪烁体S2(1‑6)中产生光信号,传感器D1(1‑4)产生的脉冲电荷信号通过信号电缆(1‑20)送入前置处理电路板输入端(1‑16),并进入第一前置放大器(2‑1);闪烁体D2(1‑7)中产生的光信号由安装在闪烁体D2(1‑7)侧面的光电二极管(1‑19)读取,光电二极管(1‑19)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后通过信号电缆(1‑20)送入前置处理电路板输入端(1‑16),并进入第二前置放大器(2‑7);反符合闪烁体S2(1‑6)中产生的光信号由其下方的光电倍增管(1‑9)读取,光电倍增管(1‑9)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后,由光电倍增管信号输出端(1‑17)送入前置处理电路板输入端(1‑16),并进入第三前置放大器(2‑17);步骤二,第一前置放大器(2‑1)将来自传感器D1(1‑4)的脉冲电荷信号进行初次放大,并输出给第一成形电路(2‑2)和相加电路(2‑6);步骤三,第一成形电路(2‑2)接收来自第一前置放大器(2‑1)的脉冲电荷信号,使脉冲电荷信号形成矩形,并输出给第一主放大器(2‑3);步骤四,第一主放大器(2‑3)接收来自第一成形电路(2‑2)的脉冲电荷信 号,对脉冲电荷信号进行二次放大,并输出给对数相加电路(2‑8);步骤五,接步骤一,第二前置放大器(2‑7)将来自闪烁体D2(1‑7)的脉冲电荷信号进行初次放大,并输出给相加电路(2‑6);步骤六,接步骤二和步骤五,相加电路(2‑6)将来自第一前置放大器(2‑1)和第二前置放大器(2‑7)的脉冲电荷信号叠加后输出给第二成形电路(2‑5);步骤七,第二成形电路(2‑5)接收来自相加电路(2‑6)的脉冲电荷信号,使脉冲电荷信号形成矩形,并输出给第二主放大器(2‑4);步骤八,第二主放大器(2‑4)接收来自第二成形电路(2‑5)的脉冲电荷信号,对脉冲电荷信号进行二次放大,并输出给对数相加电路(2‑8);步骤九,接步骤四和步骤八,对数相加电路(2‑8)将来自第一主放大器(2‑3)和第二主放大器(2‑4)的脉冲电荷信号取对数后相加,并输出给第一峰值保持电路(2‑9);步骤十,接步骤一,第三前置放大器(2‑17)将来自光电倍增管(1‑9)的脉冲电荷信号进行初次放大,并输出给第三成形电路(2‑16);步骤十一,第三成形电路(2‑16)接收来自第三前置放大器(2‑17)的脉冲电荷信号,使脉冲电荷信号形成矩形,并输出给第三主放大器(2‑15);步骤十二,第三主放大器(2‑15)接收来自第三成形电路(2‑16)的脉冲电荷信号,对脉冲电荷信号进行二次放大,并输出给第二峰值保持电路(2‑14);步骤十三,第二峰值保持电路(2‑14)接收来自第三主放大器(2‑15)的脉冲电荷信号,将脉冲电荷信号的峰值进行保持、记录后输出给第二脉冲幅度分析器(2‑13);步骤十四,第二脉冲幅度分析器(2‑13)接收来自第二峰值保持电路(2‑14)的脉冲电荷信号,去除脉冲电荷信号的噪声信号,并输出给第一峰值保持电路(2‑9);步骤十五,接步骤九和步骤十四,第一峰值保持电路(2‑9)接收来自对数相加电路(2‑8)和第二脉冲幅度分析器(2‑13)的脉冲电荷信号,将脉冲电荷信号的峰值进行保持、记录后输出给第一脉冲幅度分析器(2‑10);步骤十六,第一脉冲幅度分析器(2‑10)将脉冲电荷信号与第一脉冲幅度分析器(2‑10)内部各个比较器设置的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将各个脉冲电荷信号进行分类,区分出电子和质子,实现粒子鉴别,并分别获得0.3~ 6MeV电子和8~200MeV质子的信号,其中电子的信号输入第一计数电路(2‑11),质子的信号输入第二计数电路(2‑12);步骤十七,第一计数电路(2‑11)对0.3~6MeV电子的脉冲信号个数进行统计,从而获得0.3~6MeV电子的通量;第二计数电路(2‑12)对8~200MeV质子的脉冲信号个数进行统计,从而获得8~200MeV质子的通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45143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号杆阻尼器
- 下一篇:开关柜避雷器泄漏电流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