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连续承压格栅砼墙控制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变形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7001.1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7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靖洪文;杨旭旭;陈坤福;杨圣奇;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非连续承压格栅砼墙控制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变形方法,在轨道两侧底板处间断开挖倾斜向下的沟槽并浇注非连续承压格栅砼墙,然后在沟槽中浇注钢筋格栅混凝土形成可承受高强压应力及刚度较大的墙体结构,一方面置换了部分软岩的钢筋格栅混凝土与底板软弱岩体胶结在一起,提高了巷道底板的整体性和刚度;另一方面,巷道两侧底角处向内的挤压应力与底板中向上的压应力将较为均匀地作用在格栅砼墙上,使应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减少底板围岩的变形量,同时墙体结构还可以抵抗底板岩体中的剪切应力,防止产生剪切滑移破坏。格栅砼墙的非连续布置,可在满足控制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施工量,施工方法简单快捷。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格栅 控制 应力 巷道 变形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非连续承压格栅砼墙控制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a、在巷道(1)中轨道(2)两侧底板处,间断开挖向巷道帮部(3)倾斜10°~30°的沟槽(4),每段沟槽(4)长度为3m~5m,深度为1m~2.5m,宽度为0.5m,间距为1m~2m;b、沟槽(4)开挖完成后,将预制的钢筋格栅放置在沟槽(4)中,浇注混凝土(5),并振捣密实,由沟槽(4)、混泥土(5)与钢筋格栅共同构成非连续承压格栅砼墙;c、根据需要进行底板处理巷道的长度,重复步骤a至b,依次或多点同时施工直至非连续承压格栅砼墙施工完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0700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