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轿车后扭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1580.8 | 申请日: | 201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7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菁;王海艳;管艳艳;任英俊;侯志刚;吴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B21D53/8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轿车后扭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后扭梁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所述后扭梁结构包括后扭梁本体和纵臂,后扭梁本体为左右对称结构,其两端分别与纵臂焊接,特别之处是:所述后扭梁本体由钢板冲压而成,冲压下料曲线的端部轮廓由9段圆弧光滑过渡连接而成。本发明后扭梁本体加工方法包括下料、冲压、冲孔、整形、抛丸等步骤。本发明主要特点如下:1.改变后扭梁本体结构形状,将端头部位的最大应力值降低约60%;2.选用高强度钢板为原料,使后扭梁成本降低,实现产品轻量化;3.通过抛丸处理,提高后扭梁本体表面硬度,使其疲劳寿命达80万次以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轿车 后扭梁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轿车后扭梁结构,它包括后扭梁本体(1)和纵臂(2),后扭梁本体为左右对称结构,其两端分别与纵臂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扭梁本体(1)由钢板冲压而成,冲压下料曲线的端部轮廓由9段圆弧光滑过渡连接而成,以后扭梁本体两端漏液孔(3)的中心连线为横坐标,以对称中心线为纵坐标,左端各段圆弧按下述方式确定:R0=4.5,圆心坐标为‑502,0;R1=44,圆心坐标为‑546.1, 4.1;R2= 48.5,圆心坐标为‑480.1,‑64.8;R3= 123.5,圆心坐标为‑651.8,‑54.8;R4=11,圆心坐标为‑558.5,‑138.5;R5= 50,圆心坐标为‑551.‑2.3;R6= 50,圆心坐标为‑489.76,76.76;R7= 221.5 ,圆心坐标为‑757.6,34.6、R8=7 ,圆心坐标为‑574.6, 171.3;在圆弧R1与R0之间设有半径为3的圆弧倒角,在圆弧R5与R0之间设有半径为3的圆弧倒角,上述数值的单位均为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22158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