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囊泡式药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4405.2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4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蒲晓辉;袁琦;杨浩;赵辉;刘伟芬;李禄辉;郭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9/51;A61K9/10;A61K47/34;A61K47/42;A61K47/36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李宇彤 |
地址: | 475004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涉及难溶性药物的囊泡式纳米粒的设计、制备和应用。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模型药物溶于一种良溶剂中形成药物溶液,功能性稳定剂溶于另一种溶剂中形成药物不良溶液;(2)把药物溶液与非良溶剂混合,自组装形成平均有效粒径小于1µm的囊泡式纳米结晶混悬液。本发明选择兼容性强的小分子材料,运用共价结合技术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稳定剂;并采用微沉淀、自组装和表面修饰技术,将药物以纯的纳米结晶稳定于非良溶剂中,解决了难溶性药物不易制成溶液剂和传统纳米粒突释与被动性的问题,与传统剂型相比,其不良反应降低,毒副作用减小,生物利用度提高,且有控释、主动靶向作用,方便患者使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囊泡式 药物 纳米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囊泡式药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几个步骤:1)聚氨基酸类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工艺优化以天冬氨酸等氨基酸类化合物作为原料,通过多分子单体聚合反应制备成聚氨酸类嵌段共聚物,并于末端处键合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以将其转化为两亲性衍生物,此外控制反应条件,选择性提高产率、简化操作;如采用苯甲醇保护的乙酰化天冬氨酸作为原料,通过开环聚合作用合成聚天冬氨酸,并用氨基化的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终止反应,两步合成聚天冬氨酸类嵌段共聚物,再用碱水解法脱去保护基苯甲醇,最后通过各种常规方法进行精制;2)功能化聚氨基酸类嵌段共聚物的合成;采用PEG化、受体共价键合技术制备成功能化稳定剂;3)稳定剂溶液的配制 将全部或部分稳定剂加到良溶剂中,50℃,300 rpm条件下加热并搅拌,至稳定剂完全溶解,0.22µm膜过滤,备用;剩余部分稳定剂溶于不良溶剂中,制成含有稳定剂的不良溶剂;4)药物溶液的配制 将药物加到上述含有稳定剂的良溶剂中,50℃,300 rpm条件下加热并搅拌,至药物完全溶解,继续搅拌15min,放冷,0.22µm膜过滤,备用;5)功能化囊核式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将过滤好的药物溶液在5000‑10000rpm搅拌条件下以3‑5ml/s的速度注入稳定剂溶液,同时保持稳定剂溶液的温度在0℃‑5℃范围内,药液加完后,维持同样的条件继续搅拌15min,制成功能化囊核式纳米混悬剂;6)分装 用5ml安瓿取最后产品2ml测粒径,其余样品冷却至1℃以下,向混悬液中充氮气10min,但其要经过0.22µm膜过滤,测粒径后将每10ml混悬液分装于西林瓶中,备用;7)冻干 将样品在‑80℃下快速冷冻,并保持24h,然后在‑40℃下冻干10h,接着快速升温至‑25℃,冻干6h,封装即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06440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