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型腔表面等离子束强化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9558.3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2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强;张学昌;郑堤;王龙山;贾志欣;华顺明;王晓军;刘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21D1/06 | 分类号: | C21D1/06;C23C8/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型腔表面等离子束强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处理的模具安装在工作台上;步骤2:调整等离子束发生器与待处理的模具型腔位姿,以使等离子束发生器与模具型腔表面达到最佳工作位置;步骤3:根据待处理的模具材料,确定工艺参数,调节等离子束能量;步骤4:根据模具型腔几何特征,确定等离子束的强化轨迹;步骤5:根据强化轨迹,在模具型腔表面进行强化路径测试,以检测强化设备可能发生的干涉性;步骤6:等离子束流按照确定的速度和轨迹扫描模具型腔表面。本发明不但可以增强模具型腔表面抗磨损性能、抗热疲劳性能,大幅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强化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表面 离子束 强化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模具型腔表面等离子束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处理的模具安装在工作台上;步骤2:调整等离子束发生器与待处理的模具型腔位姿,以使等离子束发生器与模具型腔表面达到最佳工作位置;步骤3:根据待处理的模具材料,确定工艺参数,调节等离子束能量;步骤4:根据模具型腔几何特征,确定等离子束的强化轨迹;步骤5:根据强化轨迹,在模具型腔表面进行强化路径测试,以检测强化设备可能发生的干涉性;步骤6:等离子束流按照确定的速度和轨迹扫描模具型腔表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6955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