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CODCr测量的背景吸收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3653.2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杨萍;赖胜波;万怡芳;黄涛;刘安;刘敏敏;缪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世纪天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缪震华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宋松 |
地址: | 518038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CODCr测量的背景吸收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试样经预处理、消解及冷却后,通过光检分别测试其在440±20nm和600±20nm两波长范围附近的吸光度;按照特征吸光度平衡公式推求背景吸收引起的吸光度变化量;分别按照440nm吸光度校正公式和600nm吸光度校正公式,还原出440±20nm和600±20nm两波长范围附近的特征吸光度;最后根据特征吸光度推求试样的COD值。该方法不仅能校正CODCr测量中背景吸收引起的干扰,还可有效的提高CODCr测量的灵敏度、准确度、重复精度以及线性范围,特别是低量程的测量精度等技术指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cod sub cr 测量 背景 吸收 校正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CODCr测量的背景吸收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S100.试样经预处理(1)、消解(2)及冷却后,通过光检(3)分别测试其在440±20nm和600±20nm两波长范围附近的吸光度,记为A440和A600;S200.按照特征吸光度平衡公式(4):(A440‑ΔA)+k×(A600‑ΔA)=A0,推求由背景吸收引起的吸光度变化量ΔA;其中,k为一比例系数,A0为标准总吸光度;S 300.按照440nm吸光度校正公式(5):A0440=A440‑ΔA和600nm吸光度校正公式(6):A0600=A600‑ΔA,还原出440±20nm和600±20nm两波长范围附近的特征吸光度A0440和A0600;S400.根据特征吸光度A0440或A0600推求试样的COD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世纪天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缪震华,未经深圳市世纪天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缪震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6365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