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入河口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0738.8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9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熊;白文荣;刘晶冰;冯惠谦;朱鸿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32;C02F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入河口二级生化出水的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艺属于污水深度处理领域。O3+UV+纳米晶TiO2/颗粒活性炭+高速纤维球过滤技术深度处理二级生化出水的工艺,解决了传统工艺投资规模大、针对性差及膜分离技术处理水量小、成本高的问题。本工艺装置由循环氧化催化系统I和过滤存储系统II依次连结而成,系统I中的UV光氧化催化反应器,其内设有固定载体架,可据水质差异装入颗粒活性炭或纳米晶TiO2等不同催化剂。上述工艺可无选择性地降解二级生化出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并使出水达到较高标准。本工艺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且量大,成本较低,对COD、BOD、浊度、表面活性剂、铁、锰、嗅、色度等中水回用指标有显著降解效果,适于入河口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艺。 | ||
搜索关键词: | 河口 污水 深度 处理 工艺 | ||
【主权项】:
入河口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的装置由循环氧化催化系统(I)和过滤存储系统(II)组成;循环氧化催化系统(I)包括反应容器(1)、气液混合泵(2)、臭氧发生器(3)、UV光氧化催化反应器(4);反应容器(1)的底部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气液混合泵(2)的进水口,臭氧发生器(3)通过气管连接气液混合泵(2)的进气口,气液混合泵(2)的气液混合出口通过水管连接UV光氧化催化反应器(4)的底部进水口,UV光氧化催化反应器(4)的顶部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反应容器(1)的顶部回水口,构成循环氧化催化回路;上述的UV光氧化催化反应器(4)内部中心设有高压汞灯(5),石英玻璃管与反应器外壁之间设有用于固定催化剂固定架(6);过滤存储系统(II)由高速纤维球过滤机(7)和存储罐(8)构成;反应容器(1)底部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高速纤维球过滤机(7),高速纤维球过滤机(7)的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存储罐(8);催化剂为纳米晶TiO2或者颗粒活性炭;采用上述装置的工艺,为O3+UV+纳米晶TiO2/颗粒活性炭氧化工艺+高速纤维球过滤技术联合应用;当污水COD值在50~70mg/L时,采用O3+UV+高速纤维球过滤技术联合工艺;当污水COD值在70~100mg/L时,采用O3+UV+纳米晶TiO2+高速纤维球过滤技术联合工艺;当污水COD值在100~150mg/L时,采用O3+UV+颗粒活性炭+高速纤维过滤技术联合工艺;通过调节臭氧发生器(3)的O3产率和气液混合泵(2)的混合压,使O3在水中的溶解浓度达到7~10×10‑5mol/L的范围,UV高压汞灯需求功率为500w/t,UV光与臭氧水接触距离为L=30~95mm,固定架(6)上的催化剂的UV辐照度为2~3×103w/m2的条件下,循环氧化催化时间为30~50mi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6073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