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差速器壳体与驻车棘轮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0105.4 | 申请日: | 201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6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波;陈勇;罗大国;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5/00 | 分类号: | F16B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差速器壳体与驻车棘轮的联结结构,旨在提供一种联结可靠,消除驻车棘轮出现轴向脱出和绕轴旋转现象的差速器联结结构。它包括差速器壳体、差速器齿圈和驻车棘轮,差速器齿圈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上,差速器壳体与驻车棘轮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驻车棘轮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螺栓孔,在差速器壳体和差速器齿圈上开有与螺栓孔相对应的光孔,差速器壳体、差速器齿圈和驻车棘轮三者通过螺栓联结。本实用新型改善了差速器壳体与驻车棘轮的联结方式,使其联结更加可靠,进而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差速器 壳体 棘轮 连接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差速器壳体与驻车棘轮的连接结构,包括差速器壳体(4)、差速器齿圈(3)和驻车棘轮(6),差速器壳体(4)位于差速器齿圈(3)和驻车棘轮(6)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驻车棘轮(6)上设有若干螺栓孔(7),在差速器壳体(4)和差速器齿圈(3)上开有与螺栓孔(7)相对应的光孔(2),差速器壳体(4)、差速器齿圈(3)和驻车棘轮(6)三者通过螺栓(1)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2028010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