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抗寒性鉴定与评价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6387.3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2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尚连;陈珂;曹颖;任鹏;卢学琴;段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尚连 |
主分类号: | G01N27/06 | 分类号: | G01N27/06;G01N21/78;G01N1/30;C12Q1/26;C12Q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竹种离体抗寒性鉴定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具体为竹抗寒性鉴定与评价的方法。竹抗寒性鉴定与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取同一竹龄且生长一致的30cm枝条对照;b)将处理后的一部分叶片于液氮中速冻30min后保存于-80℃冰箱等竹抗寒性鉴定与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电导率的测定b)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c)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d)丙二醛(MDA)的测定:e)脯氨酸的测定: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g)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法。 | ||
搜索关键词: | 抗寒性 鉴定 评价 方法 | ||
【主权项】:
1.竹抗寒性鉴定与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取同一竹龄且生长一致的30cm枝条为材料,洗净擦干,石蜡封口,在低温条件下处理12h,以未经处理的枝条为对照;b)将处理后的一部分叶片于液氮中速冻30min后保存于-80℃冰箱,另一部分叶片用于电导率分析,每个样品设置3次重复,测定处理后不同竹种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c)按照灰色系统理论,以不同竹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其抗寒隶属函数均值为数据集合,建立灰色系统,根据关联分析公理计算各生理生化指标与抗寒隶属函数均值间关联系数,并据此对不同生理生化指标对竹抗寒性的作用进行排序。其中隶属函数值的计算方法如下:X ij ′ = X ij - X i min X i max - X i min - - - ( 1 ) ]]>X ij ′ = 1 - X ij - X i min X i max - X i min - - - ( 2 ) ]]>X ‾ ij ′ = 1 n Σ j = 1 n X ij ′ - - - ( 3 ) ]]> 上式中X′ij表示某竹种相应指标的抗寒隶属函数值;Xij表示某竹种相应指标的测定值;Ximax和Ximin分别代表相应指标的最大和最小测定值;
表示竹种的抗寒隶属函数均值;n为指标数,凡指标与抗寒性正相关则按公式(1)计算,反之按公式(2)计算。d)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与竹子抗寒性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利用SPSS17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抗寒性评价的4个主成分后,即第一主成分为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第二主成分为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第三主成分为可溶性糖;第四主成分为SOD活性。通过计算主成分与相应的方差贡献率乘积之和得到植株抗寒性的综合评价,评价得分方法表示如下:F=0.3345F1+0.1948F2+0.1129F3+0.1011F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尚连,未经胡尚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1638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