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平衡杆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54147.4 | 申请日: | 200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41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传伟 |
主分类号: | B60G3/10 | 分类号: | B60G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520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减震平衡杆属机动车悬架系统。减震平衡杆是:平衡杆利用上弹簧元件向下压的力,将车桥、轮子等元件的重量提起,防止机动车在行驶时遇路面不平,弹簧元件利用车桥、轮子等元件的重量,产生回落得快和过渡回弹。机动车在行驶时,平衡杆利用车的震动中,将震动力传递到对边悬架的弹簧元件中,达到两悬架的弹簧元件共同减震。平衡杆用杠杆关系按比例设置,人为的降低弹簧元件硬度,使轻型机动车压得住、压得实,另增设了下弹簧元件和左右两平衡杆两端的螺旋弹簧,为降低弹簧元件强度提供条件。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平衡杆 | ||
【主权项】:
减震平衡杆是:平衡杆利用上弹簧元件向下压的力,将车桥,轮子等元件的重量提起,防止机动车在行驶时遇路面不平,弹簧元件利用车桥、轮子等元件的重量,产生回落得快和过渡回弹。机动车在行驶时,平衡杆利用车的震动力,将震动力传递到对边悬架的弹簧元件中,达到两悬架的弹簧元件直接减震。平衡杆利用杠杆关系按比例设置,人为的降低弹簧元件硬度,使轻型机动车压得住、压得实,另增设了下弹簧元件和左右两平衡杆两端的螺旋弹簧,为降低弹簧元件强度提供条件。通过以上方法,解决机动车弹簧元件太硬,所产生的过渡回弹问题,及解决部分震动问题。主要部件:①、左平衡杆、②、右平衡杆、③、上钢板弹簧、④、下钢板弹簧。结构:将两平衡杆左右两端连结在车桥上,中间段连结在车架或吊块上,两平衡杆中间端用相对固定(纵向是固定的,横向是活动的)连结销连结在一起,中间端上下各压着钢板弹簧,平衡杆左右两端再套上螺旋弹簧,中间端的钢板弹簧安装在吊块或车架上。工作情况:①、减震平衡杆它是利用车行驶时所产生的震动力,借助平衡杆往返于两悬架的弹簧元件中,部分震动力在往返中消耗于弹簧元件中。②、平衡杆利用上钢板弹簧向下压的力,将车架与车桥、悬架连在一起,并利用上钢板弹簧的压力,将它们紧密结合,车在行驶中,防止弹簧元件借助车桥、轮子、悬架的自重产生过渡回弹。③、减震平衡杆借助车架或吊块将震动力传到对边悬架的弹簧元件中,在往返中将车的重心移动,起到一起的平衡作用。④、增设了几个弹簧元件,分散了受力点,为设置较软弹簧元件提供了条件。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平衡杆具有以下特征:①、平衡杆利用车架改变震动力方向,利用车的震动力,通过平衡杆将震动力传递到另一个悬架的弹簧元件中,它是直接的将震动力传递到另一个悬架的弹簧元件中,没有使用平衡杆的机动车是靠车架间接传递震动力,并且震动力到对边悬架的方向不同。特征②、平衡杆用杠杆关系按比例设置,有效的将弹簧元件变软,使自重较轻的机动车压得住、压得实。原有机动车要将弹簧元件变软,通常的做法是减少弹簧元件的厚度、片数、直径等。特征③、平衡杆在上钢板弹簧(或弹簧元件)向下压的情况下,将车桥,轮子等元件的重量提起,在机动车震动时,达到车架和悬架间紧密结合。上钢板弹簧与悬架中的钢板弹簧性质是一致的,都是具有弹性,上钢板弹簧在减震平衡杆这里用力的方向不同,通过平衡杆是向上提车桥,悬架等元件的重量,设置的位置不同。特征④、减震平衡杆的下钢板弹簧与悬架中的钢板弹簧性质是一样,都是具有弹性,区别在于,安装的位置不同,在借助平衡杆按比例设置的情况下,取得的震动距离不一样,假定平衡杆以3∶1的比例设置,轮子向上震动的距离是3厘米,下钢板弹簧则只有一厘米。下钢板弹簧直接承受两个轮子的震动力,而悬架中弹簧元件只承受一个轮子的震动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传伟,未经王传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5414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