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510024817.3 申请日: 2005-04-01
公开(公告)号: CN1677834A 公开(公告)日: 2005-10-05
发明(设计)人: 谢锦鑫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匣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2P7/54 分类号: H02P7/54;H02P7/622;H02K11/00
代理公司: 上海德昭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程宗德
地址: 200000上海市金山***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属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技术领域。该节电器含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工作状态显示装置,控制板工作电源和缺相信号源五个电路模块,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与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并联:三根380V的相线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的三个相线输入端和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三个相线输入端连接,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三个供电输出端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的三个输出端连接,它还含控制装置,该装置以接插方式分别与其他五个电路模块连接。该节电器具有下列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自耗功率小,工作效率高,采用模块结构,模块与模块之间采用接插连接,既便于生产制造,又便于维修。
搜索关键词: 三相 交流电动机 节电
【主权项】:
1、一种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包括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104),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3),控制板工作电源(102)和缺相信号源(101),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含晶闸管电路模块、三个相线输入端、三个相线输出端、带五芯插座(1’)的连接线、三相电源插座(2’)、温控管(190)和带二芯插座(6’)的连接线,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104)含三相交流接触器、三个相线输入端、三个相线输出端和继电器CJ’的常开触点CJ,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3)含第一单刀三掷开关(188)、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第四保险丝(195)、风扇(194)、第一指示灯(191)、第二指示灯(192)、第三指示灯(193)、继电器CJ’和带二芯插座(4’)的连接线,控制板工作电源(102)含第四变压器(187)和带二芯插座(5’)的连接线,缺相信号源(101)含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第一保险丝(198)、第二保险丝(197)、第三保险丝(196)和带四芯插座(3’)的连接线,三根380V的相线UA、UB、UC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104)的三个相线输入端和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的三个相线输入端连接,三根380V的相线UA、UB、UC和零线N分别与三相电源插座(2’)的插套(23’)、(22’)、(21’)和(20’) 连接,三根380V的相线UA、UB、UC的任何一相线和零线N分别与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3)的输入端U’和N’连接,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的三个供电输出端LA、LB、LC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104)的三个输出端连接,温控管(190)固定在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的散热器上,温控管(190)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二芯插座(6’)的插套(60’)和(61’)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保险丝(196)、第二保险丝(197)、第三保险丝(198)与三个供电输出端LA、LB、LC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零线N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四芯插座(3’)的插套(30’)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四芯插座(3’)的插套(31’)、(32’)和(33’)连接,第一单刀三掷开关(188)的刀与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的刀连接,第四保险丝(195)跨接在输入端U’和第一单刀三掷开关(188)的刀之间,第三指示灯(193)跨接在单刀三掷开关(188)的刀和输入端N’之间,风扇(194)与第四变压器(187)的初级线圈并联后跨接在第一单刀三掷开关(188)的左掷和输入端N’之间,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的右掷和左掷分别与二芯插座(4’)的插套(40’)和(41’)连接,第二指示灯(192)与继电器CJ’并联后跨接在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的右掷和输入端N’之间,继电器CJ’的常开触点CJ跨接在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的右掷和左掷之间,第一指示灯(191)跨接在第一变压器(184)的初级线圈的两端,第四变压器(187)的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二芯插座(5’)的插套(50’)和(51’)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控制装置(100),控制装置(100)包括软启动延时控制电路,模块缺相过热保护电路,电源欠压补偿电路,由电阻:第一电阻(117)、第二电阻(118)、第三电阻(119)、第四电阻(120)、第五电阻(121)、第六电阻(122)、第七电阻(123)、第八电阻(124)、第九电阻(125)、第十电阻(126)、第十一电阻(127)、第十二电阻(128)、第十三电阻(129)、第十四电阻(130)、第十五电阻(131)、第十六电阻(132)、第十七电阻(133)、第十八电阻(134)、第十九电阻(135)、第二十电阻(136)、第二十一电阻(137)、第二十二电阻(138),半可变电阻:第一半可变电阻(139)、第二半可变电阻(140),排阻:第一排阻(141)、第二排阻(142)、第三排阻(143)、第四排阻(144),电容:第一电容(145)、第二电容(146)、第三电容(147)、第四电容(148)、第五电容(149)、第六电容(150)、第七电容(151)、第八电容(152)、第九电容(153)、第十电容(154)、第十一电容(155)、第十二电容(156),二极管:第一二极管(157)、第二二极管(158)、第三二极管(159)、第四二极管(160)、第五二极管(161)、第六二极管(162)、第七二极管(163)、第八二极管(164)、第九二极管(165)、第十二极管(166)、第十一二极管(167)、第十二二极管(168)、第十三二极管(169)、第十四二极管(170),稳压管:第一稳压管(171)、第二稳压管(172)、第三稳压管(173),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174),可控硅:第一可控硅(175),三端稳压管:第一三端稳压管(176),集成块:第一集成块(177)、第二集成块(178)、第三集成块(179)、第四集成块(180)、第五集成块(181),整流桥:第一整流桥(182),继电器:第一继电器(183)组成,二芯插头(5)的插针(50)、(51)分别与第一整流桥(182)的2、3脚连接,第一整流桥(182)的1脚、第十二电容(156)的正极、第一三端稳压管(176)的1脚并接,第一整流桥(182)的4脚、第十二电容(156)的负极、第十一电容(155)的负极、第一三端稳压管(176)的2脚接地,第一三端稳压管(176)的3脚、第十一电容(155)的正极并接,第一三端稳压管(176)的+12V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集成块(177)的4脚、第一集成块(177)的8脚、第十六电阻(132)的左端、五芯插头(1)的插针(10)、第一半可变电阻(139)的右端与滑臂、第二半可变电阻(140)的上端、第四集成块(180)的4脚、第一排阻(141)的1脚、第二排阻(142)的2脚、第二排阻(142)的3脚、第五集成块(181)的11脚、第五集成块(181)的12脚、第五集成块(181)的13脚、第七电阻(123)的上端、第一继电器(183)的2脚、第三二极管(159)的负极、第八电阻(124)的上端、第三排阻(143)的5脚、第九电阻(125)的上端、二芯插头(6)的插针(60)连接,接地端GND分别与四芯插头(2)的插针(20)、第十八电阻(134)的左端、第一可控硅(175)的负极、第四电容(148)的负极、第五电容(149)的负极、第六电容(150)的负极、第五集成块(181)的8脚、第二半可变电阻(140)的下端、第一电容(145)的负极、第一发光二极管(174)的负极、第二十电阻(136)的左端、第八电容(152)的负极、第九电容(153)的负极、第十电容(154)的负极、四芯插头(3)的插针(30)、第七电容(151)的负极、五芯插头(1)的插针(11)、五芯插头(1)的插针(12)、第二电容(146)的左端、第一集成块(177)的1脚、第四排阻(144)的1脚、第四排阻(144)的2脚、第四排阻(144)的3脚、第四排阻(144)的4脚连接,第四排阻(144)的5脚、第一集成块(177)的3脚并接,第一继电器(183)的1脚、第三二极管(159)的正极、第二集成块(178)的11脚、第二集成块(178)的12脚并接,第七电阻(123)的下端、第一电容(145)的正极、第一集成块(177)的2脚、第一集成块(177)的6脚并接,第一集成块(177)的5脚、第二电容(146)的右端并接,第二集成块(178)的5脚、第二集成块(178)的6脚、第二集成块(178)的10脚、第二集成块(178)的13脚、第三排阻(143)的1脚、第三排阻(143)的2脚并接,第二集成块(178)的14脚、第八电阻(124)的下端、第一发光二极管(174)的正极并接,第二集成块(178)的7脚、第二排阻(142)的4脚、第二排阻(142)的5脚并接,第二集成块(178)的15脚、第二集成块(178)的16脚、第九电阻(125)的下端、第十电阻(126)的上端、第一二极管(157)的负极并接,第三排阻(143)的3脚、第三排阻(143)的4脚、第三集成块(179)的6脚、第三集成块(179)的10脚、第一二极管(158)的正极、第八二极管(164)的正极并接,二芯插头(4)的插针(40)、二芯插头(4)的插针(41)、第一继电器(183)的4脚、第一继电器(183)的3脚并接,第十电阻(126)的下端、第六电阻(122)的上端、第一二极管(157)的正极、第三电容(147)的正极、第二十一电阻(137)的左端并接,第六电阻(122)的下端、第十二二极管(168)的正极、第十三二极管(169)的正极、第十四二极管(170)的正极并接,第二十一电阻(137)的右端、第十一电阻(127)的下端、第三集成块(179)的2脚并接,第一半可变电阻(139)的左端、第十二电阻(128)的上端、第三集成块(179)的5脚并接,第十二电阻(128)的下端、第十一电阻(127)的上端、第三集成块(179)的1脚并接,第三集成块(179)的13脚、第三集成块(179)的14脚、第八二极管(164)的负极并接,第三集成块(179)的3脚、第二十电阻(136)的左端、第一排阻(141)的2脚并接,第三集成块(179)的7脚、第二二极管(158)的负极并接,第三集成块(179)的8脚、第三集成块(179)的9脚、五芯插头(1)的插针(12)、五芯插头(1)的插针(13)并接,第三集成块(179)的(12)脚、第十七电阻(133)的右端、第七二极管(163)的负极、第七电容(151)的左端并接,第七二极管(163)的正极、第十七电阻(133)的左端、第十六电阻(132)的右端、第一可控硅(175)的正极并接,第一可控硅(175)的触发极、第十八电阻(134)的左端、第十九电阻(135)的左端并接,第十九电阻(135)的右端、二芯插头(6)的插针(61)并接,第五集成块(181)的4脚、第五集成块(181)的16脚、第一排阻(141)的5脚并接,第五集成块(181)的6脚、第五集成块(181)的14脚、第一排阻(141)的3脚并接,第五集成块(181)的5脚、第五集成块(181)的15脚、第一排阻(141)的1脚、第一排阻(141)的4脚、第二排阻(142)的2脚、第二排阻(142)的3脚并接,第五集成块(181)的11脚、第五集成块(181)的12脚、第五集成块(181)的13脚、第二排阻(142)的1脚并接,第五集成块(181)的1脚、第五集成块(181)的2脚、第五集成块(181)的3脚、第一稳压二极管(171)的正极、第二稳压二极管(172)的正极、第三稳压二极管(173)的正极并接,第一稳压二极管(171)的负极、第二稳压二极管(172)的负极、第三稳压二极管(173)的负极分别与第十三电阻(129)的上端、第十四电阻(130)的上端、第十五电阻(131)的上端连接,第十三电阻(129)的下端、第四电容(148)的正极、第四二极管(160)的负极并接,第十四电阻(130)的下端、第五电容(149)的正极、第五二极管(161)的负极并接,第十五电阻(131)的下端、第六电容(150)的正极、第六二极管(162)的负极并接,第六二极管(162)的正极、第五二极管(161)的正极、第四二极管(160)的正极分别与四芯插头(3)的插针(31)、(32)、(33)连接,第四集成块(180)的14脚、第四集成块(180)的7脚、第四集成块(180)的1脚分别与第十二二极管(168)的负极、第十三二极管(169)的负极、第十四二极管(170)的负极连接,第四集成块(180)的2脚、第四集成块(180)的6脚、第四集成块(180)的13脚、第二半可变电阻(140)的滑臂并接,第四集成块(180)的3脚、第十一二极管(167)的负极、第十电容(154)的正极并接,第四集成块(180)的5脚、第九电容(153)的正极、第十二极管(166)的负极并接,第四集成块(180)的12脚、第八电容(153)的正极、第九二极管(165)的负极并接,第九二极管(165)的正极、第一电阻(117)的下端、第二十二电阻(138)的左端并接,第十二极管(166)的正极、第三电阻(119)的下端、第二电阻(118)的左端并接,第十一二极管(167)的正极、第五电阻(121)的下端、第四电阻(120)的左端并接,四芯插头(2)的插针(21)、四芯插头(2)的插针(22)、四芯插头(2)的插针(23)分别与第二十二电阻(138)右端、第二电阻(118)的右端、第四电阻(120)的右端连接,四芯插头(2)的插针(20)接地,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的五芯插座(1’)的插套(10’)、(11’)、(12’)、(13’)、(14’)分别与控制装置(100)的五芯插头(1)的插针(10)、(11)、(12)、(13)、(14)接插连接,三相电源插座(2’)的插套(20’)、(21’)、(22’)和(23’)分别与控制装置(100)的插座四芯插头(2)的插针(20)、(21)、(22)和(23)接插连接,缺相信号源(101)的四芯插座(3’)的插套(30’)、(31’)、(32’)和(33’)分别与控制装置(100)上的四芯插头(3)的插针(30)、(31)、(32)和(33)接插连接,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3)的二芯插座(4’)的插套(40’)和(41’)分别与控制装置(100)上的二芯插头(4)的插针(40)和(41)接插连接,控制板工作电源(102)的二芯插座(5’)的插套(50’)和(51’)分别与控制装置(100)的二芯插头(5)的插针(50)和(51)接插连接,温控管(190)的二芯插座(6’)的插套(60’)和(61’)分别与控制(100)的二芯插头(6)的插针(60)和(61)接插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匣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匣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2481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200510024817.3
  • 谢锦鑫 - 上海匣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05-04-01 - 2005-10-05 -
  • 一种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属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技术领域。该节电器含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工作状态显示装置,控制板工作电源和缺相信号源五个电路模块,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与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并联:三根380V的相线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的三个相线输入端和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三个相线输入端连接,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三个供电输出端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的三个输出端连接,它还含控制装置,该装置以接插方式分别与其他五个电路模块连接。该节电器具有下列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自耗功率小,工作效率高,采用模块结构,模块与模块之间采用接插连接,既便于生产制造,又便于维修。
  • 双速卷扬机的电控装置-200420085068.6
  • 李顺江 - 李顺江
  • 2004-08-04 - 2005-07-27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速卷扬机的电控装置。该装置包括变极多速电机、专用控制箱两部分,该专用控制箱内装有1KM、2KM、3KM三台交流接触器,输入电源UVW分别通过1KM、2KM交流接触器接入变极多速电机的两个绕组线圈端子U1V1W1和U2V2 W2,3KM交流接触器作为封零端同时接入变极多速电机的绕组线圈端子U2V2W2,专用控制箱外部分别装有停止按钮2SB、控制1KM与3KM交流接触器分断的慢速按钮3SB、控制2KM交流接触器分断的快速按钮1SB。该装置可使卷扬机具备上升和下降两种不同的速度,能节约卷扬机的运行时间,从而提高工效。
  • Y-Δ转换综合控制装置电路-02117366.4
  • 冯德义 - 冯德义
  • 2002-05-21 - 2003-12-03 -
  • Y-Δ转换综合控制装置电路,由Y接电路与Δ接电路结合构成Y-Δ转换综合控制装置电路,Y接电路,由触点开关QA、HT、SV-2和Y接线接触器YV构成,Δ接电路,由触点开关KV-2、HT、YV-2和Δ接线接触器SV构成,该电路无故障元件,电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修容易,操作方便,控制电机动态起动,满足电动机拖动负荷变化的需要,同时还具有控制电机节能,一机多用的功能。
  • 开关变压器式中高压电动机软启动及调速装置-01259830.5
  • 潘政刚 - 潘政刚
  • 2001-08-22 - 2003-04-30 -
  • 开关变压器式中高压电动机软启动及调速装置适用于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的电动机定子调压调速范畴。开关变压器式中高压电动机软启动及调速装置,是通过控制变压器副边导通与否来实现变压器原边处于导通与关断状态。当原边处于导通状态时,变压原边电压很低,电动机端电压接近电源电压。当变压器原边关断时,电源电压大部分加在变压器原边上,电动机端电压很低。通过控制电路改变变压器副边导通与关断的时间比。即可改变电动机的端电压。从而达到软启动及调速的目的。
  • 马达节能运行器-01242986.4
  • 李綦伟 - 李綦伟
  • 2001-08-03 - 2002-12-18 -
  • 一种马达节能运行器,短路保护器、负载电流的输出端与轻重载转换装置的输入端连接,轻重载转换装置的输出端接进相运行器、重载运行器、轻载运行器的输入端,进相运行器的输出端接残压释放器、涌流限制器、过电压保护器的输入端,涌流限制器的输出端接进相器,轻、重载运行器的输出端经马达过流热继电器与马达连接。轻载运行器由轻载运行器1、降压器、轻载运行器2构成,轻载运行器1的输入端接轻重载转换装置的输出端,其输出端接降压器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轻重载转换,在马达整个工作过程中大幅节能。
  • 自动扶梯双控制变频变压装置-01246332.9
  • 陈其明 - 陈其明
  • 2001-07-04 - 2002-07-24 -
  • 自动扶梯双控制变频变压装置,主要包括变频器、串联接触器、电机,串联接触器的一端1、3、5触点分别与变频器U、V、W的三相电源出线柱相连,其另一端2、4、6触点分别与电机U、V、W的三相电源接线柱相连,其特征是旁路接触器的一端1、3、5触点分别与变频器R、S、T的三相电源进线柱相连,其另一端2、4、6触点分别与电机U、V、W的三相电源接线柱相连,本实用新型将单控制改为双控制变频变压装置,使其在异常时电机仍能正常运行,机械寿命增加2—5倍,节电30—70%,可在任何型号的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上推广应用。
  • 转差电动机节能装置-99213029.8
  • 张春雨;王宝艳 - 张春雨;王宝艳
  • 1999-06-07 - 2000-05-17 -
  • 转差电动机节能装置,它包含主电路、保护电路,它还包含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转换开关LK1、LK2、主接触器KM、控制继电器KA、KA1、KA2、转换接触线圈KM1、KM2、KM3、接触按钮SB1、SB2、时间继电器KT2、时钟继电器接点SDK1J、SDK2J组成。本实用新型在启动时电机采用高转矩接法,可使电机快速运转,启动后根据负载大小电机可采用中转矩或中低转矩及低转矩接法,使电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可节电40%左右,功率因数提高50~60%。
  • 用于驱动大功率马达的连接开关装置-97101977.0
  • 李相均 - LG电子株式会社
  • 1997-02-20 - 2000-03-15 -
  • 一种改进的驱动大功率马达的连接开关装置,通过根据存贮在控制器内的定时信号驱动三触点继电器,它能够改变供给马达的电流水平。该装置包括一个三触点继电器,其中,根据控制此系统的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一个公用触点有选择地与一对输出端子中的一个连接,一个与三触点继电器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子串接的Y-连接电磁开关形成一个Y-连接,一个三触点继电器的另一个输出端子串接的Δ-连接电磁开关形成一个Δ-连接电磁开关。
  • 可变电机功率节能调控装置-96103063.1
  • 冯德义 - 冯德义
  • 1996-03-13 - 1997-12-31 -
  • 本发是涉及一种可变电机功率节能调控装置,由延时控制电路、转换控制电路、自搭桥式程序控制电路组成,该装置可以控制电机降压起动和变态直接起动,满足各种负载拖功力矩,具有节能功能,控制电机Y→Δ←→Δ←→Y运行。
  • 电风扇定时调速器-93234504.2
  • 郭洪志 - 郭洪志
  • 1993-08-13 - 1995-02-22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调节风量的定时调速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风扇电机各两个选择开关采用并联方式连接,在选择开关的前端设有定时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两个选择开关和定时开关控制,使之按序工作,因而能使风扇自动调节风量,不需要我们频繁地手动调节,特别是睡觉时不要起来调节风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容易。
  • 单相感应电动机的控制装置-93206869.3
  • 邱永和 - 邱永和
  • 1993-03-17 - 1993-12-15 -
  • 有主场绕组和辅助场绕组之单相感应电动机,装有进相电容,电动机由具有计时器单元和使进相电容旁路的旁路开关的控制单元所控制。主场绕组装有由计时器所控制之可由继电器来操作之主开关。控制单元由离合器侦测单元侦测耦接至电动机之负载,当离合器从电动机负载分离时,该计时器亦可设定为于经过预定时间后,启动继电器动作,使继电器将主开关开路,旁路开关闭路;当无负载时电动机能仅以辅助场绕组来运转,而节省电动机于怠速运转时的电能。
  • 电动机Y/△自动切换节电器-92207891.2
  • 陈明天 - 陈明天
  • 1992-04-20 - 1993-03-10 -
  • 一种电动机Y/△自动切换节电器,包括有Y/△磁力启动线路,Y/△延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一根相线接触器QC主触点之后串接有电流继电器LJ1,负序电压电路的三个输入端分别接在QC主触点输出的A、B、C三相电源线上,其优点是自控性能好,切换灵敏度高、电路运行稳定、节能,电源断相保护动作灵敏。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