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错纹防伪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410067724.4 申请日: 2004-11-02
公开(公告)号: CN1769074A 公开(公告)日: 2006-05-10
发明(设计)人: 李坤;黄秀柳;黄银龙;朱静;崔世锋;徐丛宇;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主分类号: B44F1/12 分类号: B44F1/12;B41M3/00
代理公司: 上海市沪一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林建华
地址: 2000***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错纹防伪技术,涉及一种防伪印刷技术,尤其是一种能防止部分拼接的错纹防伪技术。其特征在于在一种产品中,每个印刷在承印物上的底纹都是不同的,并且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相互独立的底纹,其相互位置不固定、错开,当用一个承印物上的部分拼接到另一个承印物上时,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底纹最多只有一组底纹能完全拼接成功,而其它组底纹不能拼接成功,在每个承印物上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相对位置不固定的底纹包括文字、标记、图案、图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防止承印物上二次制作包括书写、打印、印制、影印等的非底纹资料包括文字、标记、图案、图像等被部分替换,方法简便,达到防止变造的目的。
搜索关键词: 防伪 技术
【主权项】:
1.一种错纹防伪技术,其特征在与在一种产品中,每个印刷在承印物上的底纹都是不同的,并且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相互独立的底纹,其相互位置不固定、错开,当用一个承印物上的部分拼接到另一个承印物上时,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底纹最多只有一组底纹能完全拼接成功,而另一组底纹不能拼接成功,在每个承印物上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相对位置不固定的底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未经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6772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使用该光学防伪元件的产品-201210086482.8
  • 张宝利;朱军;李成垚;王晓利 -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2012-03-28 - 2013-10-23 - B44F1/12
  •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光学防伪元件制作难度高、工艺流程复杂、工艺可控性低和生产过程中无法保证微图文阵列和微透镜阵列的严格对位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光学防伪元件以及使用该光学防伪元件的产品。根据本发明的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基材、位于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上且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的微浮雕结构以及位于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上且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的反射层,其中,所述微浮雕结构包括微透镜阵列以及嵌套在所述微透镜阵列中且与所述微透镜阵列位于同一平面内但与所述微透镜阵列不重合的微图文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能够通过所述反射层对所述微图文阵列进行采样合成,从而形成再现图像。
  • 光学防伪元件、使用该光学防伪元件的产品及其制备方法-201210174152.4
  • 孙凯;王晓利;朱军;李欣毅;曲欣;张巍巍 -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2012-05-30 - 2013-03-20 - B44F1/12
  •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难以对具有微图文和微透镜阵列的光学防伪元件中的微图文实现彩色化着色或者难以在生产中实现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光学防伪元件、使用该光学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基材,基材具有相互对立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覆盖有微采样工具,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为由微浮雕结构形成的微图文、另一部分为未形成微图文的平坦结构和/或与形成微图文的微浮雕结构不同的微浮雕结构,未形成微图文的平坦结构和与形成微图文的微浮雕结构不同的微浮雕结构上同形覆盖有第一镀层,形成微图文的微浮雕结构上同形覆盖有第二镀层,微采样工具对微图文进行采样。
  • 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201210370708.7
  • 孙方义;王蔚茹;吴远启;胡春华;封敏宇;董林茂 -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2012-09-28 - 2013-02-06 - B44F1/12
  • 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元件依次包括光变油墨层、配色油墨层、去金属保护层、金属层;所述光变油墨层与所述配色油墨层部分层叠,在一定角度下反射观察呈相同颜色,在其它角度下反射观察呈不同颜色;所述去金属保护层和所述金属层通过去金属工艺形成缩微图案,所述缩微图案的线条尺寸为0.08mm~0.2mm。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在光变配对防伪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精细去金属工艺,实现了光变配对防伪与缩微图案防伪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防伪效果。此外,还通过调整光变油墨层和配色油墨层的光透过率,解决了精确套印控制过程的问题,提高了成品率。
  • 一种光学防伪元件-201110410055.6
  • 孙凯;王晓利;张巍巍;朱军 -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2011-12-09 - 2012-06-27 - B44F1/12
  • 本发明针对现有光学防伪元件的颜色种类不够丰富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光学防伪元件。一种光学防伪元件,该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基材(2),所述基材(2)包括第一表面(3)和第二表面(4),所述光学防伪元件还包括形成于全部或部分所述第一表面(3)上的亚波长浮雕结构(5)以及形成于全部或部分所述亚波长浮雕结构(5)上的多层结构镀层(6),并且所述多层结构镀层(6)包括由折射率小于1.8的介质材料形成的介质层。
  • 具有可光变元件的安全元件-200980121879.2
  • 曼弗雷德·海姆 -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 2009-05-28 - 2011-06-29 - B44F1/12
  • 一种安全元件,该安全元件包括至少一受干涉影响的多层结构形式的薄膜元件。所述受干涉影响的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一反射层(3)、至少一半透层(1)和至少一设于所述反射层和半透层之间的介质层(2)。安全元件的反射层在第一区域中设有多个凹槽(4),而所述半透层在第二区域中设有至少一个凹槽(5)或多个凹槽(6)。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二区域的整体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整体面积,这样,当从所述半透层看所述安全元件时,正面照明下的视觉图像与背面照明下的视觉图像不同。
  • 波形线防伪印刷物-200910178231.0
  • 陈明发 - 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
  • 2009-09-25 - 2011-04-27 - B44F1/1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波形线防伪印刷物,它在纸面上、或在纸背面的不干胶层上、或在复合纸的上纸层与下纸层之间,粘贴有细线,且其细线呈现出波浪形状;本发明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约了设备投资、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降低了产品成本、扩大了防伪产品的应用面。
  • 图像卡、图像雕刻装置以及图像雕刻方法-200880116074.4
  • 星山勇一 - 森姆科株式会社
  • 2008-11-17 - 2010-10-13 - B44F1/12
  • 在通过雕刻针与雕刻板的相对运动,以扫描方式在特殊合成纸或塑料制成的薄板上,通过雕刻形成了图像的图像卡中,无法形成由于视点的差异而可见的隐藏图像,或者无法在同一平面上形成通过镂空形成的图像和上述隐藏图像。在图像卡上,通过与图像的浓淡相符合地改变条纹状图案的条纹的角度来进行雕刻,由此形成了隐藏图像。并且,在图像雕刻装置中具备旋转驱动部,通过使上述隐藏图像的条纹状的槽的伸展方向与雕刻的形成方向相同来进行雕刻,由此始终通过相同的雕刻针侧面形成槽的壁面,在槽的壁面上产生的凹凸消失。另外,底面也同样地成为相同的形状。结果,隐藏图像的精度提高,作为隐藏图像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 水印式防伪图纹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具有其的防伪制品-200910243052.0
  • 胡毓水;翟福甡;顾慧;马荣 -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2009-12-22 - 2010-09-22 - B44F1/1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印式防伪图纹的缩微图纹元素、具有缩微图纹的水印式防伪图纹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具有这种水印式防伪图纹的防伪制品。水印式防伪图纹的缩微图纹元素呈现缩微图案,所述缩微图纹元素包括:基层部分;以及视差部分,分布在所述基层部分中,与所述基层部分之间形成视觉差,同时保证所述缩微图纹元素呈现的所述缩微图案从整体视觉上来看是完整的。水印式防伪图纹包括一组缩微图纹元素,该组均布的缩微图纹元素构成缩微图纹阵列,其中:每个所述缩微图纹元素均呈现完整的缩微图案;所述缩微图纹阵列从整体上呈现:i)基层图案;以及,ii)水印图案。本发明的具有缩微图纹元素的水印式防伪图纹便于直观观察,同时提高了防伪性能。
  • 具有光变防伪图案的防伪元件-200810240129.4
  • 刘卫东;柯光明;周基炜;赵红梅;邵国龙;周乐;魏先印 -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2008-12-17 - 2010-06-23 - B44F1/12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光变防伪图案的防伪元件。该防伪元件的表面具有成起伏结构的光变防伪图案,且随观察角度的不同,利用相应仪器能观察到该光变防伪图案具有不同的光学效果。特别的,上述光变防伪图案在紫外光下所发出的可见光,随观察角度的不同,显示不同的颜色,使具有该光变防伪图案的防伪元件具有易于大众识别的二线防伪特征。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防伪元件除了上述防伪特征外,还可以结合红外等其他防伪特征,形成具有复合防伪特征的防伪元件,进一步提高防伪元件的仿造难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上述防伪元件的有价物品。
  • 用于有价票券的安全防伪元件-200880004736.9
  • 克里斯托弗·鲍尔达斯;彼得·希夫曼 -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 2008-02-12 - 2010-02-03 - B44F1/12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有价票券,如钞票、证件卡或类似物的安全防伪元件,具有一透光的基体,在该基体的第一表面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安全特征,并在该基体的第二对置的表面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安全特征。按照本发明,所述第一安全特征具有相互间隔的不透明图案基本元件,所述图案基本元件以网目的形式布置。在所述图案基本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的背对所述透光的基体的那一侧设置第一信息元件,该第一信息元件与所述图案基本元件色彩对比。所述第二安全特征具有第二信息元件,该第二信息元件与图案基本元件重叠地布置,并且伸出各图案基本元件的至少一侧并且与所述图案基本元件色彩对比。第一和第二信息元件总共为观察者分别显现至少一个文字数字字符、图标和/或至少一个图形。
  • 隐形变码语音防伪印刷物-200920135154.6
  • 康青云 - 康青云
  • 2009-03-05 - 2010-01-20 - B44F1/12
  • 隐形变码语音防伪印刷物,表层印刷了一层无数个不规则排列的网状隐形编码油墨网点,油墨是用包含有能够感应红外激光微晶体的纳米金属油墨,任何一个隐形编码油墨网点都印刷成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点,每一个隐形编码油墨网点与周围的其他隐形编码油墨网点可组合成一个编码组,每一个隐形编码油墨网点感应的红外光图像不同而代表的数字也不同,不同编码组的数字总和可以是相同的,达到提高印刷物的防伪水平,而且成本低廉。
  • 复合防伪元件-200810112659.0
  • 周基炜;柯光明;陈海波;刘卫东;魏先印;周乐;杨志洪;刘东 -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2008-05-26 - 2009-12-02 - B44F1/12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防伪元件,该元件至少包括二色性分子层(2)、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1)和反射层(3),其中,所述二色性分子层和反射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两侧,且,所述二色性分子层与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之间设置有沟槽结构。该复合防伪元件无需借助工具即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随角变色特征,色彩丰富,易于大众识别;借助偏振片观察时,可以观察到清晰的隐藏图像;通过水平旋转外加的偏振片,可观察到复合防伪元件颜色的周期性变化。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复合防伪元件中还可以设置机读特征。
  • 平面票证防伪印刷技术与识别器-200910000647.3
  • 章健 - 章健
  • 2009-01-13 - 2009-06-24 - B44F1/12
  • 此发明主要用于平面票证防伪领域,这项发明以GLD信息编码、缩微制版、特殊防伪油墨印刷、专用识读器四项关键技术为核心构成一个综合防伪技术。使用本发明配套的识别器,它通过透视摄拍原理,查对平面票证上的GLD信息编码,真票上的代码会通过识别器内存的数据芯片,解读代码信息,在1秒钟之内即可通过对编码的真假以多媒体表现形式,来确定平面票证的真伪。
  • 一种具有凹印潜影印刷品及其制作方法-200810306333.1
  • 邱燕新 -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2009-02-27 - 2009-06-17 - B44F1/12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凹印潜影印刷品及其制作方法,采用胶印印刷制成一幅基底图案,该基底图案是由无间隔的三原色或不同色系的三种色构成的一组线条并重复排列形成的线条图案,再将潜影图案分解成与基底图案对应的线条构成的多个颜色范围图案,潜影图案线条相互平行;组成潜影图案的一部分颜色范围图案的线条相对另一部分颜色范围图案线条沿线宽方向位移一定的距离,将潜影图案制成凹印版,与胶印的基底图案部位进行空压套印,潜影图案与基底图案颜色叠加,并且在凸起线条的阻挡下,可以观察到多彩色、可变色的凹印潜影图案。在基底图案上形成与前述潜影图案的线条垂直的另外一个不同的潜影图案,从而得到多彩色、可变色、可变形的凹印潜影图案。
  • 光学防伪元件及带有该光学防伪元件的产品-200810186575.1
  • 朱军;刘晖;张静方;王晓利 -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2008-12-25 - 2009-05-20 - B44F1/12
  • 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基层、位于基层第一表面上且至少部分覆盖基层第一表面的平面衍射型微透镜阵列、以及位于基层第二表面与平面衍射透镜阵列相对应的缩微图案阵列。通过平面衍射型微透镜阵列的成像作用再现缩微图案阵列的放大图像,并且具有一定的景深和动态效果。本发明特别适用于钞票中的开窗安全线,也可用于钞票、信用卡、护照、有价证券等各类高安全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防伪。
  • 一种防伪功能薄膜及包含该薄膜的防伪物-200710122026.3
  • 李晓伟;李新宇;李策;杨惊;潘峰;李彩霞;曹瑜 -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2007-09-20 - 2009-03-25 - B44F1/1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伪功能薄膜及包含该薄膜的防伪物产品。所述防伪功能薄膜为非晶态结构;并且,该薄膜具有软磁特征,在膜面内沿其易磁化方向上可检测到大巴克豪森效应,而在膜面内与易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大巴克豪森效应显著减弱或不能检测到信号;该薄膜的厚度为20-300nm;该薄膜同时具有可供专家鉴定的元素编码特征。本发明的防伪功能薄膜可通过磁控溅射卷绕镀膜工艺制备。本发明提供的防伪物具有由该防伪功能薄膜构成的防伪信息层,并可复合其他防伪特征,可用于安全线、安全条、纸张防伪片状添加物或防伪标签等防伪材料制备,相比于传统防伪技术,可具有防伪信息更加隐蔽的效果,利于提高防伪物的安全性能。
  • 辨识视觉信息结构与其应用-200710129099.5
  • 廖宏荣;张颖岳 - 华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07-07-11 - 2009-01-14 - B44F1/12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辨识视觉信息的结构,若干区域的相位延迟量根据设计可以不同,应用于卷标或贴纸等视觉效果或防伪领域。相位差异分布于支撑保护结构中且支撑保护结构配置于一反射层上,且视觉信息包含一部份或全部纪录于支撑保护结构中,如此可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或是将防伪视觉信息纪录于支撑保护结构中以产生防伪效果。
  • 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200810039808.5
  • 徐良衡;杨凯;葛爱敏 - 上海复旦天臣新技术有限公司
  • 2008-06-30 - 2008-12-10 - B44F1/1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防伪薄膜包括依次复合的保护层(1)、粘结层(2)、回归反射层(3)、可光聚合信息层(4)和反射层(5),所述回归反射层(3)呈球状嵌入粘结层(2)中,可光聚合信息层(4)中刻录有随观察角度变化的图文信息。本发明的防伪薄膜,具有可视图文信息随视角转变而改变的效果,防伪效果独特,易于识别,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显著区别于激光全息、视角变色、精密印刷等防伪技术,同时该技术无需借助任何工具通过肉眼即可进行鉴别,易于广大消费者进行识别。本发明将定向回归反射技术引入防伪领域,使其具有独特的防伪特征,提高技术壁垒、加大防伪力度。
  • 防伪线-200710169499.9
  • 罗杰·W.·飞利浦斯;基思·霍林沃斯;弗拉迪米尔·P.·拉卡沙 - JDS尤尼费斯公司
  • 2004-07-13 - 2008-04-23 - B44F1/1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嵌入纸或凭证中或嵌在纸或凭证上的防伪线,该防伪线包括:加长基片,其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光学可变结构,沉积于加长基片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其中光学可变结构包括薄膜干扰结构,光学可变结构呈现为多个并排排列并彼此隔开的分离干扰滤波器,对照不同颜色的前景或背景,其具有以视觉可区分辨认的标记的可见图案形式的可见变色特性。
  • 用于驾驶证的防伪结构及其识别方法-200710135197.X
  • 虞力英;孙正良;尚炜;陈林森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 2007-11-13 - 2008-04-16 - B44F1/1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驾驶证的防伪结构,在卡证本体的塑封薄膜上,设置有由微结构构成的标识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图案至少包括三种图形区域,第一图形区域由取向正交结构的亚波长结构光栅组成,构成单色效果的双视觉通道;第二图形区域由主体形状为正方形的光点构成,图形边缘的光点形状由图形外轮廓确定,具备光滑性,所述光点内设有干涉条纹;第三图形区域由条形散斑微结构构成,它对白光反射具有定向消色差效果。本发明的图案视觉特征显著,在公共场所易于识别,可方便快速鉴别证件真伪;同时,采用严格耦合波理论进行计算结构数据,应用电子束或激光干涉光刻技术来制作上述微结构,手段先进,工艺难度高,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 一种防伪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防伪系统和装置-200710120191.5
  • 陈;李彩卿;刘卫东;魏先印;柯光明;徐斌;李欢 -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2007-08-13 - 2008-01-30 - B44F1/12
  • 本发明一种防伪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防伪系统和装置涉及一种防伪技术,其特征是在一防伪元素上设置至少两种隐形的防伪特征,一照射装置上设置有能使所述至少两种防伪特征呈现的发射装置,且所述照射装置上设置有变换装置,能使所述至少两种防伪特征在人眼可识别范围内进行变换,从而在照射装置照射下观察所述防伪元素时,能够看到交替变换的至少两种防伪特征,产生独特的视觉变化效果。本发明防伪特征的设置难度增大,可以对防伪特征进行千变万化的组合,从而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视觉效果,以满足不同的载体设置不同防伪措施和相同的载体设置不同的防伪措施的多种需要。
  • 动态隐形防伪图纹及其制作方法-200610020757.2
  • 蒋治全;姚杰 -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2006-04-21 - 2006-09-13 - B44F1/1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隐形防伪图纹及其制作方法,在图案基层(1)上制作隐形图纹,用均匀的平行线形成隐形图纹的最小形状(4),再从隐形图纹的最小形状(4)向外用均匀的平行线形成隐形图纹的最大形状(3),并且使得隐形图纹的最小形状(4)和最大形状(3)在布线方向上呈45-90度对比排列,且两者线数相同,每毫米内布置有2-6根线,采用雕刻凹版制作工艺制作凹版,版纹深度控制在0.02-0.08mm范围内,或者用晒版腐蚀硬质模具的方法将图纹制作在模具上,该动态隐形防伪图纹在逆光转动观察时出现形态变化,直观、方便并且不易仿造;该发明可以应用于凹印印刷、硬币、章和模具等隐形防伪技术领域。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