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1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侧面撞击负荷传递构造-CN201380021915.4有效
  • 池田太治;富田达三;樱井正人;相良聪也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3-04-15 - 2014-12-31 - B60N2/427
  • 一种侧面撞击负荷传递构造,具有:座椅靠背框架;负荷承受部件,其设于所述座椅靠背上,在车身侧壁由于侧面撞击而向车室移动时与所述车身侧壁抵接而受到冲击负荷。所述负荷承受部件具有:水平部,其横向延伸;倾斜部,其从所述水平部的外端向斜外侧上方延伸设置;弯曲部,其设于所述水平部与所述倾斜部之间,作为凹曲缘而分别形成内缘和外缘。所述弯曲部外侧的与所述凹曲缘的两端连续的直线缘构成的角度的二等分线和所述弯曲部内侧的与所述凹曲缘的两端连续的直线缘构成的角度的二等分线在所述弯曲部内相互交叉。根据上述负荷传递构造,应力容易集中在弯曲部,抑制在倾斜部中途的纵向弯曲。其结果,负荷承受部件不在倾斜部纵向弯曲变形,而在弯曲部弯曲变形,负荷承受部件的能量吸收量增大。
  • 侧面撞击负荷传递构造
  • [发明专利]侧面撞击构造-CN201380021948.9有效
  • 池田太治;富田达三;樱井正人;相良聪也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3-04-15 - 2014-12-24 - B62D25/04
  • 一种侧面撞击构造,其具有:车身侧壁;座椅靠背框架;负荷承受部件,其设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上,在所述车身侧壁由于侧面撞击而向车室移动时与所述车身侧壁抵接而受到冲击负荷。所述车身侧壁的上方范围的强度比所述车身侧壁的下方范围的强度高。所述上方范围的上端配置在所述负荷承受部件的侧方。根据上述侧面撞击构造,考虑在受到侧面撞击产生的冲击负荷时车身侧壁向车室内部的进入方式而能够抑制车身侧壁向车内的进入。
  • 侧面撞击构造
  • [发明专利]车辆的前围构造-CN200810002395.3有效
  • 河南阳子;岩波裕之;富田达三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08-01-17 - 2008-07-30 - B62D25/14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围构造,其使向挡风玻璃作用冲击力时的前围箱的变形部,成为可以提高初期反作用力的结构,以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能量。构成前围箱(2)后部的仪表板上盖板(7)具有:玻璃保持面(3),其保持挡风玻璃(1)的下端部;上侧壁(4),其从玻璃保持面上端向车室内侧延伸;纵壁(5),其从该上侧壁的车室内侧端部垂直设置;以及底壁(6),其从该纵壁的下端向车辆前方延伸,通过在该仪表板上盖板的上侧壁上,形成向前围箱的内侧凹陷设置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凹陷设置部(20),在冲击器(P)从斜上方向挡风玻璃的下部碰撞时,因上侧壁向室外侧变形而初期反作用力增大,由此增大由上侧壁对冲击能量的吸收量。
  • 车辆构造
  • [发明专利]汽车侧梁-CN200610106887.8有效
  • 富田达三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2004-03-17 - 2007-08-01 - B62D23/00
  • 一种位于车身每侧的一对互补侧梁(1),其沿车身的纵向方向延伸,通过位于车厢内部的前部以横过车身的前隔板(50)的下面。侧梁(1)包括前侧梁(2)和后侧梁(3),该前侧梁(2)从车身前部向后延伸超过沿该前隔板的垂直壁(51)延伸的虚线平面(D)。该后侧梁(3)从车身后部向前延伸超过虚线平面(D)并接合于该前侧梁(2)。
  • 汽车
  • [发明专利]管螺母的支撑结构-CN200510000477.0有效
  • 富田达三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2005-01-11 - 2005-07-20 - B62D65/0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了装配性的管螺母的支撑结构。该管螺母的支撑结构包括:管螺母(1),与车架(10)的孔部重合、一端(1a)被保持;螺栓,穿过上述孔部,紧固在该管螺母(1)上,将被支撑体保持在车架(10)上;及加强构件(2),固定在车架(10)上,且与管螺母(1)另一端部的另一端面(1b)相连接,焊接安装管螺母(1)的另一端面(1b)和加强构件(2)。
  • 螺母支撑结构
  • [发明专利]车辆的底盘结构-CN200410080735.6有效
  • 富田达三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2004-10-08 - 2005-04-13 - B62D23/0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力的车辆底盘结构。纵梁(10)沿车辆的两侧面向前后方向延伸,一旦大冲击力施加在其上时,则在前后方向上压曲。横梁(40)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被架设在纵梁(10)之间。连接杆(50)通过支撑构件(52、55)被保持在纵梁(10)上,横梁(40)由螺栓(51)固定于连接杆(50)的顶端,当沿前后方向对横梁(40)施加了超过规定值的冲击力时,支撑构件(52、55)被破坏,使横梁(40)与连接杆(50)同时从纵梁(10)脱落。
  • 车辆底盘结构
  • [发明专利]汽车车身后部部分的组合结构-CN200410033582.X有效
  • 富田达三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2004-04-07 - 2004-10-13 - B62D25/20
  •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部分的组合结构包括一个纵梁(1)、一个横梁(2)和一个下纵梁内板(3)。所述纵梁(1)具有一个侧下壁(11)、一个侧内壁(12)和一个侧外壁(13),该侧外壁(13)的前部部分(13a)被形成于从所述侧下壁(11)的前端(11a)向后一定距离的位置。所述横梁(2)具有一个横向底壁(21)和一个横向后壁(22),所述横向底壁(21)的左端和右端(21a)被从下侧装配并连接到所述侧下壁(11),所述横向后壁(22)被连接到所述侧内壁(12)。所述下纵梁内板(3)的梁内侧垂直壁(31)的后部部分(31a)被装配并连接到所述侧外壁(13)的前部部分(13a)。
  • 汽车车身后部部分组合结构
  • [发明专利]汽车侧梁-CN200410039779.4有效
  • 富田达三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2004-03-17 - 2004-09-22 - B62D25/08
  • 一种位于车身每侧的一对互补侧梁(1),其沿车身的纵向方向延伸,通过位于车厢内部的前部以横过车身的前隔板(50)的下面。侧梁(1)包括前侧梁(2)和后侧梁(3),该前侧梁(2)从车身前部向后延伸超过沿该前隔板的垂直壁(51)延伸的虚线平面(D)。该后侧梁(3)从车身后部向前延伸超过虚线平面(D)并接合于该前外(2)。
  • 汽车
  • [发明专利]汽车车厢前部的组合结构-CN200410039605.8有效
  • 富田达三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2004-03-12 - 2004-09-22 - B62D25/08
  • 一种汽车车厢前部的组合结构包括前隔板(1)和前支柱(2)。前隔板(1)设置在车厢的前部,在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在左右两侧形成向车厢内凸起的轮胎室(11)。前隔板(1)具有从两边的近端(13)向汽车后面延伸的隔板突缘(12)。通过在柱突缘(23、24)沿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的地方,连接内部前支柱(21)和外部前支柱(22)而构成该前支柱(2)。在前支柱(2)中,在汽车前部的柱突缘(23、24)连接于隔板突缘(12)。柱突缘的前端(25、26)位于比该近端(13)更靠汽车的后部。
  • 汽车车厢前部组合结构
  • [发明专利]车体构造-CN03800294.9有效
  • 富田达三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2003-01-22 - 2004-07-07 - B62D25/20
  • 一种后侧构件(10)由上部构件(11)和下部构件(12)组成。上部构件(11)的凸缘(A)与下部构件(12)的凸缘(B)相互点焊在一起。上部构件(11)的末端边(C)与下部构件(12)的凸缘(D)分别点焊于侧梁(14)。下部构件(12)的凸缘(E)点焊于上部构件(11)的下表面。上部构件(11)的凸缘(F)和下部构件(12)的末端边(G)点焊于后轮罩(16)。从而上部构件(11)与下部构件(12)形成了一个闭合横截面。后底板(18)的侧边部分(H)点焊于凸缘(A)的上表面。
  • 车体构造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