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5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筒形防振装置-CN202111271176.7有效
  • 石川亮太;畑中桂史;藤田香澄;川井基宽;吉田正树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21-10-29 - 2023-05-16 - F16F15/08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筒形防振装置,其能够实现止动抵接时的柔软的弹性特性并防止高动刚度化导致的振动、冲击等。本发明涉及的筒形防振装置(10)是将内轴构件(12)和外筒构件(14)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16)连结而成的筒形防振装置(10),内轴构件(12)具备在外周面开口的内凹处(26),内凹处(26)的周壁内表面(30)以从底面(28)朝向开口而不变窄的方式延伸,内凹处(26)被内止动橡胶(56)填充,内止动橡胶(56)的前端面具备与所述外筒构件(14)侧抵接的初始抵接面(58)、以及从该初始抵接面(58)偏离的避让面(60)。
  • 筒形防振装置
  • [发明专利]防振装置-CN202111274461.4有效
  • 石川亮太;畑中桂史;藤田香澄;川井基宽;吉田正树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21-10-29 - 2023-05-16 - F16F15/08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防振装置,其使防止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脱落的防脱结构在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的同时而能够简单地设置。一种防振装置(10),其是将内构件(12)和外构件(14)通过以非粘接方式嵌入到外构件的筒部(38)中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连结而成的防振装置,主体橡胶弹性体具备位于内构件的两侧一对橡胶腿(18)。从筒部的轴向端面突出的铆接突起(46)贯穿于环状的板(36)的铆接孔(54)并与其铆接固定,被固定到筒部的轴向端面的板在轴向上与一对橡胶腿的外周端部重叠,一对橡胶腿的外周端部被板沿轴向定位。基于铆接突起的铆接固定部(58)配置于与由一对橡胶腿的按压所进行的对板输出的最大输入位置对应的位置。
  • 装置
  • [发明专利]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CN202180047624.7在审
  • 石川亮太;川畑义博;清水赖重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2021-12-01 - 2023-03-07 - F16F13/1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新的防振机构且容易应对防振特性的多样化的新结构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在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中,在贯通分隔构件(40)而与主液室(80)和副液室(82)连通的流体通路(92)的内部,配置有从流体通路(92)的对置的一方的壁面(94)朝向另一方的壁面(96)突出的切换阀(68),在切换阀(68)与另一方的壁面(96)之间设置有间隙(98),通过流体通路(92)的通路长度方向上的切换阀(68)的摇头状的倾动位移,切换阀(68)的前端部与流体通路(92)的另一方的壁面(96)抵接,由此构成封闭间隙(98)的切换机构,设置有能够从切换阀(68)的前端部向流体通路(92)的另一方的壁面(96)突出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翅片状突部(72),在翅片状突部(72)的突出前端与另一方的壁面(96)之间形成有泄漏通路(100)。
  •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发明专利]带托架的筒型防振装置-CN202011410521.6有效
  • 石川亮太;吉田正树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20-12-04 - 2022-11-15 - F16F1/38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颖结构的带托架的筒型防振装置,其能够提高内筒构件和内侧托架的固定部在功能上的相互补充。带托架的筒型防振装置(10)包括:筒型支架主体(12),其由主体橡胶弹性体(22)将内筒构件(18)和外筒构件(20)连结而成;以及内侧托架(14),其具有压入到该内筒构件(18)中的固定部(36),在筒型支架主体(12)设置有对内筒构件(18)和外筒构件(20)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进行限制的轴直角止动件(60),另一方面,内侧托架(14)的固定部(36)向内筒构件(18)压入时的压入前端位置(P)设定在内筒构件(18)的轴向上的中途,且到达至设置有轴直角止动件(60)的区域。
  • 托架筒型防振装置
  • [发明专利]带托架的筒型防振装置-CN202011409162.2有效
  • 石川亮太;藤田香澄;吉田正树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20-12-04 - 2022-11-08 - F16F1/38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颖结构的带托架的筒型防振装置,其能够提高外筒构件和外侧托架的筒状部在功能上的相互补充,并且还能够同时实现轻量化。带托架的筒型防振装置(10)包括:筒型支架主体(12),其由主体橡胶弹性体(20)将内部构件(16)和外筒构件(18)连结而成;以及外侧托架(14),其具有压入固定有外筒构件的筒状部(34),在筒型支架主体中,在周向上局部地设置有对内部构件和外筒构件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进行限制的轴直角止动件(52),另外,在外侧托架中,在筒状部的轴向端部且在周向上偏离轴直角止动件的部分设置有切口部(38),筒状部的轴向长度因切口部而变短,外筒构件通过切口部而向外周露出。
  • 托架筒型防振装置
  • [发明专利]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CN201980031103.5有效
  • 石川亮太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2019-04-17 - 2022-04-26 - F16F13/10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能够减轻或防止伴随着可动板与分隔构件的碰撞而产生的异响、振动这样的问题。在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中,可动板(54)被设置于主液室(44)与副液室(46)之间的分隔构件(38)支承为能够沿板厚方向进行移动,主液室(44)和副液室(46)的液压分别作用于可动板(54)的一个面,由此构成液压吸收机构(60),其中,在分隔构件(38)的与可动板(54)对置的对置面设置有开口的连通孔(56、58),另一方面,在可动板(54)设置有朝向连通孔(56、58)突出的弹性突部(84),并且弹性突部(84)具备周壁部(86),该周壁部(86)通过伴随着可动板(54)在板厚方向上的移动而向连通孔(56、58)的孔壁部分的抵接从而被向压缩方向和剪切方向按压由此也向连通孔(56、58)的内周侧进行弹性变形。
  •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发明专利]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CN201910111344.2有效
  • 石川亮太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2019-02-12 - 2020-09-25 - F16F13/26
  • 提供即便在更小的振幅区域也能够稳定地实现基于阀部的连通路的连通状态与阻断状态的切换的新颖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配置于分隔构件(38)的收容空腔(76)的弹性可动体(78)具备被分隔构件支承的支承部(80),在支承部的内周与外周的至少一方,在周向上局部设有以与收容空腔的周壁面(54)抵接的状态配置的定位部(92),并且在沿周向偏离定位部的部分设有相对于周壁面分离对置的阀部(94),支承部与定位部以及阀部被薄壁部(88)连结为能够相对位移。在收容空腔的周壁面与阀部之间形成有将主液室(96)与副液室(98)相互连通的连通路(106),构成通过阀部朝向周壁面的抵接来阻断连通路的切换机构(108)。
  •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发明专利]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CN201880003809.6有效
  • 石川亮太;安田恭宣;园部修也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2018-03-06 - 2020-07-10 - F16F13/10
  • 提供全新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能够通过简单且紧凑化的构造实现更优良的防振性能。在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中,通过节流通路(74)使得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受压室(70)和平衡室(72)相互连通,并且设置有溢流机构(62),溢流机构(62)通过因冲击性负载的输入而在受压室(70)产生的负压的作用来打开短路通路(77)并使得受压室(70)与平衡室(72)连通而抑制气穴,在溢流机构(62)的短路通路(77)部分,设置有即使在没有打开短路通路(77)的状态下也通过比节流通路(74)小的通路截面来维持受压室(70)和平衡室(72)的连通状态的泄漏通路(78)。
  •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发明专利]隔振装置-CN201410390112.2有效
  • 吉井教明;石川亮太;长江雄太;畑中桂史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2014-08-08 - 2017-04-12 - F16F15/02
  • 本发明提供构造新颖的隔振装置,其以轻量紧凑的构造也能确保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耐久性。在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将内轴构件(12)和外托架(14)弹性连结起来的隔振装置(10)中,在外托架上设有向内轴构件侧开口的槽状部(42),内轴构件和槽状部由主体橡胶弹性体弹性连结起来。形成有贯通槽状部的底壁部(44)的贯穿孔(48),且在内轴构件上设有贯穿于贯穿孔中的贯穿部(24);在该贯穿部的比贯穿于贯穿孔中的部分靠顶端侧的部分设有朝贯穿部的外周侧突出的限位部(34)。并且,由限位部和槽状部之间的抵接构成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在与贯穿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限制内轴构件相对于外托架的相对位移量。
  • 装置
  • [发明专利]隔振装置-CN201480028913.2有效
  • 石川亮太;吉井教明;吉田正树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4-07-01 - 2017-03-29 - F16F15/08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限位机构高度地兼顾缓冲功能和位移量限制功能的构造新颖的隔振装置。在隔振装置(10)中,在第一限位部(14)和第二限位部(16)中的一者的与另一者相对的相对面设有凹槽(46),或者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这两者的相对面设有凹槽,在重叠于相对面的缓冲橡胶层(88b、88c)形成有内侧突部(96),该内侧突部进入凹槽(46)的内部且该内侧突部的在凹槽(46)的长度方向上两侧的部分被设为自由端面,并且在缓冲橡胶层(88b、88c)的内侧突部(96)的形成部分处形成有自凹槽(46)朝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部(98),另一方面,在缓冲橡胶层(88b、88c)的对相对面的向宽度方向两侧离开凹槽(46)的部分进行覆盖的部分处设有位移限制部,该位移限制部的表面高度小于外侧突部(98)的顶端面的表面高度。
  • 装置
  • [发明专利]隔振装置-CN201480009683.5有效
  • 石川亮太;吉井教明;堀田和希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2014-03-03 - 2015-11-18 - F16F15/08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动态刚度常数和轴线方向的动态刚度常数均能够以较高的自由度设定并且还能够实现轴线方向上的紧凑化的新颖的构造的隔振装置。隔振装置(10)是通过将内部构件(12)的端部插入外筒构件(14)并且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在与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弹性连结该内部构件(12)的端部和该外筒构件(14)而成的,其中,与内部构件(12)的轴线方向一方的端面相对的支承片(36)以向内周侧突出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外筒构件(14)的轴线方向一方的端部,该内部构件(12)的端面和该外筒构件(14)的支承片(36)利用设在相对面之间的连结橡胶(54)在轴线方向弹性连结。
  • 装置
  • [发明专利]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CN201280001321.2有效
  • 石川亮太;小川雄一;吉井教明 - 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 2012-05-22 - 2013-01-30 - F16F13/06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切换第2节流通路的连通与隔断来获得隔振效果的提升并且能够使在连通/隔断的切换时产生的撞击声降低的新式结构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弹性可动体(86)具有被分隔构件(38)夹着的夹持部(88)和位于夹持部(88)的外周侧的、第2节流通路(82)的通路内的切换部(92),在切换部(92)上设置了在第2节流通路(82)的通路长度方向上向两侧突出的抵接部(106)。通过设于夹持部(88)与切换部(92)之间的薄壁部(108)的弹性变形而容许切换部(92)相对于夹持部(88)进行倾摆,并设置了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在切换部(92)的大致非倾摆时,经过切换部(92)与第2节流通路(82)的内表面的面对的间隙来将第2节流通路(82)连通,并且通过切换部(92)的倾摆来使抵接部(106)的外周面与第2节流通路(82)的内表面抵接,从而将第2节流通路(82)隔断。
  •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 [发明专利]隔振橡胶装置-CN201180023403.2有效
  • 石川亮太;小川雄一;清水赖重 - 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 2011-11-09 - 2013-01-16 - F16F15/08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利地防止由在高温环境下长期使用所引起的在缩颈部产生裂纹的隔振橡胶装置。在设置在用于连结第一安装构件(12)与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主体橡胶部(16)上的缩颈部(28)的应力集中部(30)上,以拉伸状态外套有具有比该主体橡胶部(16)高的耐气体透过性的橡胶环(32)。而且,基于自拉伸变形状态恢复的恢复力使该橡胶环(32)以非粘接的方式贴紧在该应力集中部位(30)的外周面上,从而构成橡胶环(32)。
  • 橡胶装置
  • [发明专利]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CN201110262460.8有效
  • 石川亮太;小川雄一;清水赖重 -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2011-08-30 - 2012-05-02 - B60K5/12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短路通路处于连通状态下用于防止异音并且在短路通路处于切断状态下有效地发挥作为目的的隔振效果的新结构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配置有具有膜部和环状保持部的可动膜的间隔构件上形成有用于连通受压室和平衡室的短路通路。在突出设置在可动膜上且用于对短路通路的连通状态和切断状态进行切换的阀部上设有厚壁部和随着靠向突出顶端侧逐渐变薄的薄壁部,薄壁部在短路通路内朝向受压室侧立起而按压在短路通路的内壁面上。经由短路通路使厚壁部的位于受压室侧的面受到受压室的压力,并且使厚壁部的位于平衡室侧的面被间隔构件支承,另一方面,在薄壁部上经由短路通路使一个面受到受压室的压力而使另一个面受到平衡室的压力。
  •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 [发明专利]动力单元支撑结构-CN200910150057.9无效
  • 滨田真彰;井原芳雄;石川亮太 -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2009-06-30 - 2010-01-06 - B60K5/12
  • 一种动力单元支撑结构(10),其适于经由发动机支座在车身上提供对FR纵置发动机设计的汽车的动力单元(12)的减振支撑,该发动机支座分别位于靠车辆前端的两个位置和靠车辆后端的一个位置。在被布置在三个位置的发动机支座中,采用发挥基于填充于内部的不可压缩性流体的流动作用的振动衰减作用的流体填充式减振装置(25,66,92)作为布置在车辆后端的后侧发动机支座(24,60,90),并且对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振动输入发挥基于不可压缩性流体的流动作用的振动衰减作用。
  • 动力单元支撑结构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